大城小事

蒋介石为何发动中山舰事件?历史真相究竟是

电脑版   2018-11-08 12:07  

  长江之滨,金口古镇,金鸡湖畔,一座极具现代感的博物馆拔地而起,犹如一艘乘风破浪的战舰,冲击着人们的视线。一代名舰——中山舰就停驻在这里,雄姿英发,昂首待航。

蒋介石为何发动中山舰事件?历史真相究竟是

  中山舰原名永丰舰,在其服役风起云涌的25年里,中山舰历经了一系列影响中国前途命运的重大历史事件:护国运动、护法运动、孙中山广州蒙难、中山舰事件、武汉会战……书写了不朽的英雄传奇。

  中山舰因孙中山先生扬名,与伟人结下了不解之缘。孙中山一生为挽救国家危亡、实现民族复兴历尽坎坷,矢志不渝。中山舰一路追随孙中山,在护国运动、护法运动中冲锋在前、屡建奇功。然而,孙中山先生逝世后,却爆发了举世瞩目的“中山舰事件”。今天,当我们再次触摸中山舰时,历史的那一幕仿佛历历在目。

  第二次东征后,蒋介石的嫡系部队逐渐壮大起来,蒋介石认为,这时横挡在他前进道路上的障碍就只有中国共产党和被苏俄顾问扶植、号称国民党左派政治领导人的汪精卫。于是他独霸一方的政治野心日益膨胀,与汪精卫争权夺利的心情更加迫切,反共的步伐进一步加快。孙中山先生在世时,蒋介石与汪精卫因工作关系彼此经常接触,有着一定的交情,为了互相利用,结成换贴兄弟,蒋称汪为“季兄”,汪称蒋为“介弟”,似乎情同手足,亲密无间。中山先生逝世后,汪精卫是国民政府主席兼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主席,同时又兼军事委员会主席,蒋虽在表面上予以辅佐,而在骨子里则是别有用心。但是汪精卫善于笼络元老派,在当时尚有一定的政治声誉。汪精卫大权独揽,特别是在人事任用方面,从不征求蒋的意见。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开过后,蒋介石的地位明显上升。这时他是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军事委员会委员,黄埔军校校长和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军长,兼有政治和军事两方面的重要职务。从军事方面说,蒋介石比汪精卫强,拥有汪精卫所不具有的军事地位和实力;从政治方面说,蒋介石比李济深、程潜等人强,享有李、程所不具有的政治地位和影响。野心谋求权力,权力助长野心。这时蒋介石已经谋求到了相当大的权力,于是以这种既得权力为杠杆,谋求更大更多权力的野心,就急剧地增长了。

蒋介石为何发动中山舰事件?历史真相究竟是

  蒋介石为什么选择中山舰作为突破口和直接的打击目标呢?这是因为:一、中山舰是当时广州国民政府管辖下的唯一的一只装备完善的军舰,具有较强的实战能力。蒋介石早就要把海军局和中山舰的实权夺过来。1925年8月,蒋介石就积极策动欧阳格开始了加紧夺取海军领导职位的阴谋活动。二、国民政府管辖下的海军局,是个直属机构。局长原为苏联顾问斯美诺夫,中山舰舰长是欧阳琳。后来斯美诺夫因公回国,欧阳琳也因故离职,海军局出现了空缺,这时蒋介石认为时机已到,加紧了帮助欧阳格夺取海军局局长职位的活动。他原以为就要成功了。但没想到国民政府却任命共产党员李之龙(时为海军政治部主任)代理海军局局长兼中山舰舰长,这对于蒋介石和欧阳格来说,是难以忍受的。三、李之龙在任海军政治部主任期间,就曾破获蒋介石的亲信爪牙、虎门要塞司令陈维英大贩私盐、牟取暴利的案件,上报国民政府。结果陈被撤职查办。但蒋介石却把陈庇护起来。李之龙兼任中山舰舰长后,厉行缉私,这就更引起了蒋介石一伙的仇视。因此,对于蒋介石一伙来说,掌握了中山舰指挥权的李之龙,是眼中钉,必欲拔除而后快。

  1926年3月17日黎明,蒋介石突然由黄埔乘汽艇来到广州东堤八旗会馆—卫戍总司令部。上午,黄埔军校便传出了骇人听闻的谣言:“共产党在制造叛乱,阴谋策动海军局武装政变”。校园内外,谣言四起,人心慌慌。3月18日,黄埔军校交通股股长兼驻省办事处主任欧阳钟,往海军局向代理局长、共产党员李之龙传达口头命令:“着即通知海军局迅速派兵舰两艘,开赴黄埔,听候差遣。”19日晨,李之龙即遵令派了中山、宝璧两舰开抵黄埔港,而蒋介石却声称无调舰令。旋因苏俄参观团要参观兵舰,李之龙经请示蒋介石后,于第二日下午6时,将中山舰开回广州。20日黎明时分,蒋介石称:中山舰有变乱政局之举,以广州卫戍司令名义,宣布广州戒严。命令陈肇英、王柏龄逮捕李之龙;刘峙执行扣押第二师党代表的任务;第二师第五团占领海军局,并解除海军局的武装;陈策、欧阳格执行占领中山舰并解除中山舰党代表的任务;吴铁城所部监视汪精卫、季山嘉及苏联代表团与全市著名共产党员住宅和共产党机关。收缴省港罢工委员会纠察队和苏俄顾问团卫队枪械。因此事发生在3月20日,故史称“三二零事变”。又因其由中山舰始,故又称为“中山舰事件”。

蒋介石为何发动中山舰事件?历史真相究竟是

  海军局局长李之龙于3月19日后半夜被陈肇英等率兵逮捕。当时,李之龙新婚不久,在梦中被拖出来,上身只穿一件衬衣,下身只穿一条短裤,双手反绑,双眼严蒙,像架“肉票”那样把他拖到经理处关押。

  戒严一直持续到3月20日上午,还没有停止。8时许,“孙文主义学会”骨干分子缪斌向蒋介石报告:所有第一军党代表中的共产党已予一律扣押,蒋介石当时未作表示。9时左右,何香凝和周恩来相继到来,何香凝、周恩来等候多时,蒋介石才悻悻始出而接谈。他们严词抗议和批驳了蒋介石反俄、反共、排挤共产党的丑恶行径,并提出了解决的意见。由于共产党人开展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当天下午,戒严解除,许多被扣押的共产党员恢复了自由,情形开始好转。

  22日,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召开临时会议,因汪精卫有病,会议遂于汪公馆内举行,蒋介石、谭延闿、伍朝枢、宋子文、朱培德、陈公博、甘乃光、林祖涵等参加了会议。会议作出了三条决定,一令苏俄顾问主任季山嘉回国,二令第二师党代表撤回,三对不轨军官查办。

  经此事件之后,汪精卫知道蒋介石是“项羽舞剑,意在沛公”,便经常称病不视事,蒋介石声誉大跌。蒋在这时还不敢公开反共,还想利用共产党的力量来进行北伐;并且顾虑包围苏联顾问团住宅一事,会引起苏联的反感而影响苏联在军事上的援助。因此,他又不得不假惺惺地去见汪精卫承认错误,但把事件的责任全部推到李之龙和其他部属的身上,表示要“严加处分。”接着,他就对“中山舰事件”的当事人作出了所谓的“处分”。实际上,只是李之龙无辜下狱,吃尽苦头,而对于他自己的亲信人员则无非是一出愿打愿挨的“苦肉计”而已。李之龙被逮捕后,连称冤枉,经几次会审,仍没有充分罪证,于是审讯者提出先准保释。蒋介石的批示是:“暂行看管,再侦查。”此案就此搁起。李之龙被移押虎门入监,直到7月份才释放出来。

蒋介石为何发动中山舰事件?历史真相究竟是

  王柏龄解除了第一军第二师师长职务,陈肇英免去虎门要塞司令职务,欧阳格免去暂代的中山舰舰长,吴铁城免去新编第十七师师长兼广州公安局长,均送往虎门炮台“软禁”。

  自此而后,汪精卫眼看蒋介石声势咄咄逼人,便不甘心做傀儡主席,就在同年4月弃职出国。蒋当即支持谭延闿任国民政府主席,国民党中政会主席改为国民党中央委员会主席,由张静江继任;蒋即自任军事委员会主席。事实上,谭延闿和张静江都是傀儡,党、政、军大权从此为蒋介石所控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需商业用途或转载请与原作者联系。

分享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