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小事

七品县令陵墓规模超过皇陵,考古队越挖越兴奋

电脑版   2018-07-25 16:43  

三国时期的墓葬制度大体承袭汉代,主要以砖室墓为主,帝王、贵族的陵墓规模相对较大,结构大概包括墓道、前室、后室、耳室等。

可是在2010年,浙江考古队发掘了一座三国时期七品小县令的墓葬,规模堪比皇陵,让人震惊不已。这位小小的七品县令是谁?为何能够修建如此大规模的陵墓?这一切都要从杭长铁路的修建说起……

七品县令陵墓规模超过皇陵,考古队越挖越兴奋

2010年秋天,杭长铁路修建经过龙游县与衢县交界的方家山一带,在施工的过程中,有工人在一座小山包上挖出了几块青砖,大家看过之后认为这不是现代的东西,于是将此事上报给了龙游县考古队。

考古队赶到之后,进行勘探后发现是一座古墓,经过抢救性发掘,考古队员发现这是一座“大得不得了”的超级大墓,古墓全长超过14米,最宽处达到7.7米,而且由墓室、耳室等多个砖室组成。如此大规模的三国时期的古墓,在浙江省还是第一次发现。

七品县令陵墓规模超过皇陵,考古队越挖越兴奋

如此规模的陵墓,甚至超过了魏蜀吴一些皇陵的规模,考古队员都认为,这样一座非比寻常的大墓中,一定埋着一位身份显赫的大人物。为了弄清墓主人的身份,考古队将墓中每一个角落都进行了仔细搜寻,结果找到了一枚官印。在古代社会,印章都是私人物品,基本能够证明墓主人的身份。

经过清理,这枚印章上清楚的阴刻篆书“新安长印”四个字。通过请教三国方面的历史专家,考古队员得知公元192年,在吴国的太末县确实分出一个县名叫新安,不过280年吴国灭亡的时候,新安县就被改名信安县,所以新安只存在了80多年的时间。通过这些史料,考古人员确定墓主人就是三国时期新安县的县令。

七品县令陵墓规模超过皇陵,考古队越挖越兴奋

考古队员在墓葬的周围发现了一圈用白膏泥修改的围墙,这种形制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不要说一般官员,就算是朝廷高官都不能使用。而且一般三国时期县令的墓葬,最多就是单一墓室结构,不可能出现前后多室的格局。

这个结果让所有人赶到吃惊,为什么一个区区小县令,能够修建如此规模宏大的陵墓,这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是吵架灭门的大罪?

七品县令陵墓规模超过皇陵,考古队越挖越兴奋

为了弄清这座大墓的种种谜团,考古队查阅了大量的三国史料,最终发现了一些线索。根据史料记载,官印是不能带回家的,可这位县令居然把官印带入了墓中,说明三国乱世礼乐崩坏,官员缺乏监管。这位躲在大山里的县令俨然成了本地的土皇帝。不仅有为所欲为的权力,还有足够的钱财为自己修建豪华的墓葬。

七品县令陵墓规模超过皇陵,考古队越挖越兴奋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需商业用途或转载请与原作者联系。

分享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