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频道

狗十三 这才是青春片的正确打开方式 – 《狗十三》

樱殇之恋

电脑版   2018-12-12 20:23  

不出意外,每个人小时候都会有快快长大的想法。但真的等到长大,却发现原来长大是如此无奈又无趣的一件事。于是,我们又开始怀念,陷入了无限死循环的怪圈。

再于是,有人不肯将这种怀念深埋心底,而是将其转换成青春片,前赴后继地搬上大银幕。可惜的是,烂大街的青春片千篇一律,真正耐看的青春片却万里挑一。毫无疑问,《狗十三》就是那与众不同的“一”。

本片既没有任何青春偶像剧的滤色,也不同于一大拨青春作家笔下无病呻吟式的青春疼痛,就是用市井化的镜头,勾勒出了一幅写实的青春浮世绘,恰恰照见了每个人的成长痕迹。

从片名来看,影片似乎讲述的是狗与人的故事,实则反映的是人与人的问题,直切要害的即是“教育”二字。

在中国,“听话”是衡量一个孩子“好坏”的标杆,父母与孩子始终处于不对等的状态,父母俨然就是一言九鼎的君王,必须得惟命是从。但父母往往会以爱之名,行伤害之实,更可悲的是,他们永远也无法认识到这一点。

在该片中,女主角李玩从小父母离异,母爱已然缺席,父亲又重建了家庭,对女儿一直疏于关心,爱因斯坦的出现,就像一根稻草,让李玩在苦闷中找到了一丝慰藉;所以当爱因斯坦走丢的时候,才会发了疯似的去寻找。

但是,在大人的眼里,狗不过就是家畜,丢了就丢了,顶多就是找一条相似的狗来冒充,并用“指鹿为马”的招数迫使李玩接受现实。

李玩的“不懂事”,引发了更大的冲突,最终父亲动用暴力,作为弱势方,李玩只得选择屈服。

从始至终,父亲与李玩就缺乏真正的沟通,一上场就用简单粗暴的方式强迫女儿改变志愿,从未想过正确地进行引导,一言不合就动粗,还言之凿凿地表示这就是爱。

父亲都是如此,更别说是隔了一代的爷爷和奶奶了!

本片最具象征意义的的一幕发生在庆祝宴,路人甲叔叔特意给李玩夹上一块狗肉,此时所有人关心的并非是李玩的感受,而是现场的气氛是否会变得无比尴尬。世界像放慢了脚步一样,李玩还是迎头跟了上去,做出了吃狗肉的决定,像极了《大话西游》里至尊宝不得不戴上紧箍咒,也就是所谓的“成长的代价”。

随后又是耐人寻味的一幕,风起,叶舞,李玩一人独立街头,落寞写在了脸上。这让我想起了《起风了》中里见菜穗子对堀越二郎说的最后一句话:“起风了,唯有努力生存。”当然,没有人对李玩说这样的话,有的只是高放的一句“这样的事,以后还多着呢”。

正因为李玩明白了这句话的真谛,即便在最后意外重逢了爱因斯坦,也只好假装不认识,然后到一个无人的角落默默流泪,再继续开始新的生活。

从挣扎到妥协,李玩终于变成了大人们喜闻乐见的样子,青春也就在此打上了休止符,看似圆满,却抹杀掉了一切的可能。

作为掌舵者,曹保平极其难得地扮演了“中间人”的角色,并没有试图去说教,用冷静而理性的电影语言,解析了中国式教育的弊病,将青春片提升到了一种新的高度,发人深思。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需商业用途或转载请与原作者联系。

分享

相关信息
 
看完长津湖,不过圣诞节

2021-12-29 14:1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