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频道

《狗13》青春沉痛?更像是娇花无病呻吟 – 《狗十三》

首席影评官

电脑版   2018-12-11 16:09  

作者: CartmanTsui 

豆瓣不少评论认为《狗十三》之所以被禁了5年,是因为题材敏感,影片中描述的青春真实而残酷。堕胎了吗?没有。父母双亡了吗?没有。青春挚爱和闺蜜在床上翻云覆雨了吗?也没有。所以这部电影其实是不同于以往的青春片的,至少不同于《致青春》那个流派的青春片。

影片中像女主角李玩那样的家庭真实吗?是的,确实能看到中国式家庭中不少人的青春缩影在里面。但如果以这个理由把这部电影禁了5年,除非审片的都是李玩。所以我更愿意相信被禁是当初起了个不太吉利的名字,叫《狗13》。

既然是“狗13”,当然是在极尽讽刺电影中李玩成长的环境以及家庭氛围,其实也是中国式教育和中国式家长。

李玩究竟是成长在怎样的环境下才如此“青春沉痛?”首先,祖传重男轻女,从爷爷这辈开始;其次,成长于原生家庭,早年父母离婚,父亲忙挣钱,爷爷奶奶照顾,缺少父爱母爱,爱狗丢失,后妈找了条长得像的狗就把她打发了;父亲重新组建家庭,弟弟出生之后李玩从家里的中心反而成为家里的边缘人。最终,李玩在“这样的经历后面还有许多”的哭天不应叫地不灵的情况之下,成为了长辈心中的“懂事的孩子。”

惨吗?有点惨。沉痛吗?又未必。这部电影有个优秀的地方,就是真实。但这部电影又有个拙劣的地方,矫情。

爷爷奶奶虽然重男轻女,但从亲爹那句“从小到大都被你们惯着”就可以看出李玩的成长并没有被冷酷对待。而父亲对她的关爱显然是有的,只不过在爱的行为表达上存在问题。继母的关爱肯定不如亲妈,但从送旱冰鞋极力想讨好李玩这一点就知道,继母还是在尝试了解她和对她表露出善意的,至少不是灰姑娘的恶毒继母。

电影的另一个故事核心就是“爱因斯坦”,其实是一只宠物狗。宠物见证了李玩成长的三个阶段:

第一只“爱因斯坦”丢失后,为了寻狗,爷爷出走寻狗被推倒在地伤了脚,奶奶深夜出门寻人还迷了路没办法回家。这一切发生之后,李玩拒不道歉被亲爹胖揍了一顿。痛失爱犬,确实值得同情,但如果爷爷倒下再起不来,恐怕就不是“青春沉痛”的矫情可以比拟的,是人生一辈子的悔恨了。如果不是亲爹一顿揍,这段青春如果不能成长,那将为人生付出更惨痛的代价。

第二只“爱因斯坦”显然是继母为了安慰李玩想出来的应急措施,从厌恶到接纳,更像是影射的是李玩对同父异母弟弟的心态,李玩对弟弟的抵触实际上是从长辈重男轻女的观念中转移过来的,都说李玩背负了很多青春同龄时代不应有的痛,那么一个两三岁的小男孩就应该背负丑陋习俗带来的原罪了吗?

第三只“爱因斯坦”被是陌生人牵着,也许真的是第一只,但在李玩心里这已经不重要了。李玩在路上遇到这只狗,心里却“害怕它认出我然后扑过来”。此时的李玩,更在意自己有没有给陌生人带来困扰,如果这只狗真的跟自己走,会不会给家人带来烦恼?会不会再次咬伤家里的小孩……可见,这时的李玩已经“懂事”了。

无置可否,李玩的这段经历确实有些残酷,但相较于绝大多数人来说,认为这个女孩很可怜的人如同那些键盘抑郁症患者:不管我自己对不对得起世界,但是世界绝对对不起我。

《狗13》所谓的沉痛青春表达的就是一种自私,就算电影真实地揭露了成长的本质,但看完电影感让人到生理不适。讽刺的是,影片中和李玩同龄的表姐李堂,完全是一个打脸般的存在,哪怕被自己的亲表妹绿了,还是一如既往的包容李玩的任性,报以亲人一般的爱,这才是值得尊敬的“寒梅”,而不是李玩式的“娇花”。

所以李玩这段沉痛的青春,实际上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所谓的丑陋的中国式教育,狠,但有效。尽管把自己叛逆的青春表现描述得多姿多彩,同时恶毒的抨击大人的世界如何的令人作呕。熊孩子不挨爹妈揍,可能等着社会的铁拳教他长大成人。所谓“缺少社会人的毒打”大概就是这样意思。如今再看果靖霖饰演的李玩父亲这个角色,真是有几分冯远征(《不要和陌生人说话》男主角)的影子!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需商业用途或转载请与原作者联系。

分享

相关信息
 
看完长津湖,不过圣诞节

2021-12-29 14:1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