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频道

《狗十三》 沟通失语是最大的症结,人总要学着自己长大 – 《狗十三》

田金双

电脑版   2018-12-10 00:06  

《狗十三》:沟通失语是最大的症结,人总要学着自己长大

文:田金双

每个孩子都有青春期,每个大人也都有无奈,看《狗十三》,体会到的是一种震撼,内心的震撼,无可复加,不可言喻。相比别的电影,这部影片用写实的手法,瞬间击中我们的泪腺,让我们思考成长、思考家庭、思考教育……

该片中十三岁少女李玩,看似是一个叛逆女孩,实则内心富有激情,有阳光的一面。只不过,在父母离异、爸爸再婚生子的情况下,李玩和爸爸相处过程中矛盾越来越多。这种矛盾,既有对爸爸的不理解,也有对自己内心追求的执着。

所以,当爸爸用送给她一条小狗的方式来讨好她时,她一开始并不想接受。直到她从小狗可怜楚楚的眼神中看到自己的影子时,才接纳了它,并给它起了“爱因斯坦”这个名字。而之于小狗,对她而言更多是一种精神慰藉。直到有一天,“爱因斯坦”忽然失踪了。

“爱因斯坦”的走失引燃了李玩和家庭的矛盾,面对小狗的走失,爷爷显得束手无措,后妈为了缓解矛盾,想出了再买一条小狗冒充“爱因斯坦”的主意。孰料事与愿违,当新的“爱因斯坦”被李玩识破后矛盾立马升级,直到几年都没有出门的奶奶出去寻找李玩迷路后,被激怒的父亲对李玩大打出手。

现实生活中亦是如此,当家长意欲和子女和解时,子女如果关上沟通的大门,感情交流的途径就被切断了。而之于父母,他们如果被激怒的话,亦会停止交流。这就是传说中的“代沟”,很容易就会引发严重的后果。

直到冷静之后,父亲坐在沙发上,含着泪水向李玩道歉,李玩才意识到父亲的焦虑、不安和无奈。能够向女儿道歉,足以说明他并不是个坏爸爸,他也有自己的难处。后来,李玩看到父亲在酒桌上努力讨好他人的表现时,也更明白了父亲的不容易。当李玩陪客人喝下第一口酒时,也就开始了她的改变。

其实,尽管看似叛逆,少女李玩并未停止长大。所以,面对现实境遇,她喜欢物理学,向往“平行世界”。对时下的孩子来说,李玩身上这种状态很具代表性,一方面他们对现实体现出反叛的一面,一方面又非常迷恋自己的内心世界,大人和现实世界在他们眼里很虚伪。影片中有一个桥段:弟弟生日,爸爸和家人集体给弟弟庆生,李玩脸上带着微笑一脸配合的态度,而当大家唱生日歌时,李玩却一脸孤寂地坐在那里,一个人面对内心的惆怅。这就是成长的代价吧。

在本质上,影片中的“爱因斯坦”是少女李玩精神上的慰藉,或者说是彼此相依的朋友。小狗的丢失类似朋友的走失。影片中,李玩在大街小巷拼命地奔跑寻找“爱因斯坦”时,让无数观众的飙泪。影片最后,李玩和表姐在街头看到真的“爱因斯坦”时,却没有去认它,还很怕“爱因斯坦”认出自己。这一刻,少女李玩真的长大了。

影片最后亦将主题拔高,李玩问爸爸和妈妈是如何开始时,爸爸忍不住流下了眼泪,但是用手蒙住她的眼睛,不愿意让女儿看到自己脆弱的一面。

两代人各自的不容易在这一刻展现出来,至此,沟通失语的问题也瓦解了,两代人终于达成了和解。而《狗十三》就这样用一种冷静客观的方式,让这个两代人情感沟通失语的故事拥有了强烈的现实意义。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需商业用途或转载请与原作者联系。

分享

相关信息
 
看完长津湖,不过圣诞节

2021-12-29 14:1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