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频道

和则双赢——《羞辱》 – 《羞辱》

妙介子

电脑版   2018-12-02 07:45  

和则双赢——《羞辱》

**《羞辱》片名The Insult/L'insulte (2017)。别名诋毁/你只欠我一个道歉(台)/给我一个道歉(港)。

 

黎巴嫩小成本剧情片,第90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影片。

 

影片主创人员都是黎巴嫩人,讲述的也是黎巴嫩国内的一件小事。可是这件小的不能再小的小事,却折射出黎巴嫩社会的大问题。

 

想要了解影片的背景故事,就需要稍微了解一下黎巴嫩这个国家。黎巴嫩位处中东地区,比邻叙利亚,南侧接壤以色列,国民绝大多数为阿拉伯人,宗教信仰繁多,54%信奉伊斯兰教,主要是什叶派、逊尼派和德鲁兹派,46%信奉基督教,主要有马龙派、希腊东正教、罗马天主教和亚美尼亚东正教等。上世纪70年代,以色列发动战争,赶走了巴勒斯坦人,以色列建国,而巴勒斯坦人则失去了家园。巴勒斯坦人向北跑到以色列境内,成了黎巴嫩境内没有国籍人员,要知道黎巴嫩国家人口才不到500万,45万名无国籍的巴勒斯坦人涌入后,让多民族多信仰的黎巴嫩变得更加摇摆。

 

大量巴勒斯坦人涌入后,和当地居民产生矛盾,矛盾日益积累,最终在1975年4月,黎巴嫩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两派之间爆发了一场持续了15年的内战,整个黎巴嫩损失惨重。内战中,各方武装势力还与邻国势力结盟,导致冲突不断升级,甚至发生了种族屠杀事件。片中提到的“贝鲁特大屠杀”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发生的种族屠杀事件,时任以色列国防部长,后来的以色列总统,沙龙策划了此次事件,导致上千巴勒斯坦人被虐杀而死。

 

15年内战之后战争平息,可不同教派之间的矛盾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基督教徒认为这些巴勒斯坦人抢占了自己的生活资源,还杀害自己的同胞,伊斯兰教徒认为基督教徒摧毁了自己的家园,还对自己实施种族灭绝,两派之间的积怨越来越深。在这样的背景下,片中所演绎的很小很小的事件就成了火药桶的导火索。

 

故事发生在黎巴嫩首都贝鲁特,两位主人公分别是阿拉伯基督徒居民托尼Toni和巴勒斯坦难民亚西尔Yasser。托尼是当地一个汽修店的老板,日子平淡惬意,马上宝宝就要出生,岁月静好。亚西尔是一名包工头,负责当地社区的城建改造工作,养家糊口也过得下去。

某日亚西尔在处理社区违建时,托尼家中的污水溅了亚西尔一身,亚西尔随即要帮助托尼改善他家的下水道,托尼拒绝了亚西尔,并且将亚西尔装好的下水道砸了个稀巴烂。亚西尔生气地骂了一句“你个混蛋”,托尼大为光火,坚决要求亚西尔道歉。亚西尔觉得自己没错,坚持不道歉。于是两人你来我往之中,事件逐渐升级,闹上法庭,甚至演变成全国性事件。

 

影片的剧情灵感来自导演齐徳-多尔里自身经历,他本身是黎巴嫩人,十八岁因为内战移民美国,内战后回国。他曾与水管工在争吵中说出歧视性的侮辱词汇,事后前去道歉,而水管工因为尊严拒绝了道歉。另外导演的母亲是一名律师,担任影片法律顾问,让影片法庭上的唇枪舌剑十分耐看。

 

单纯地看影片起因,是一个非常非常小的事情,影片就以一个非常非常小的切口,展示了黎巴嫩这个多民族国家的隐痛。如果不明白黎巴嫩国内错综复杂的环境,那么就很难理解片中主人公之间的矛盾。生活在和谐稳定国家的人,如果没有亲身经历,很难理解小人物身上背负的国仇家恨。托尼、亚西尔都是内战、种族清洗的幸存者,除了在战争中处于不同阵营,战争对他们身心造成的伤害一样深。这里不是比惨大会,既然都是受害者,那并没有必要争个你死我活,何况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根本吵不出个所以然。

 

影片最大的成功之处在于没有观影门槛,也就是说,除去片中少数背景知识,普罗大众无须多大力气就能理解本片。黎巴嫩多民族矛盾、多宗教信仰等背景知识都在影片中得到完整交代,托尼和亚西尔立场、缘由也得到充分阐述。可能一开始,观众们会觉得托尼在无理取闹,觉得亚西尔是受害者,但继续看下去,情节不断深入,观众们就会眉头一皱,发现事情并不那么简单。如果上了年纪,经历过类似事件的人,看到这部影片更加会感同身受。民族与信仰之间的矛盾会对个体造成深渊影响。

 

15年时间在人类历史长河中这是转瞬之间,而对人类个体来说,却是一生的记忆,一个人能有几个15年。15年战争给幸存者留下深深烙印,当年兵戎相见的敌人,现在要比邻而居,稍稍有个风吹草动都会成为矛盾爆发的导火索。仇恨是最好催化剂,政客们可以利用仇恨捞取自己的政治资本,当这件小事慢慢发酵,嗅觉灵敏的政客们立马察觉到了机会。在更大的民族主义者的推波助澜下,个体对抗上升成为群体对抗,简单的民事纠纷变成了法庭上的法理之争,随后更进一步成为民族矛盾、意识形态斗争。

 

解铃还须系铃人,其实一直到影片最后,观众们都会发现事情并不是谁对谁错那样单纯简单,背后牵扯的势力越多,事情也就越难解决。托尼把亚西尔告上法庭后,如何判决就成了影片最大的悬念。如果你是法官,你会如何权衡利弊做出怎样判决呢。很多时候处理大案要案并不是零和博弈,可以双赢也可以双输。在了解两人矛盾背后的故事之后,法官做出了对社会稳定利益最大化的判决。法庭上案件有胜负,但法庭之外,两人都是赢家,结果是双赢。经过这么一番折腾,两位普通平民终于了解到对方的苦衷,在多次接触中早已达成谅解。无罪不仅解脱了亚西尔,也让托尼务必轻松。如果真的判定亚西尔有罪,托尼才会有负罪感,那样才是双输。

 

当然,本片在西方世界大获成功,也有迎合西方市场的因素。展现战乱国家的战后贫苦,可以很大程度博得西方世界的关爱,同时在片中不遗余力地贬低中国,表示中国货都是垃圾,德国货都是精品,也会让想要振兴本国实体经济的西方人欣喜不已。

 

道歉不是软弱而是文明,和则双赢,

逞强不是勇猛而是野蛮,战则双输。

 

羞辱 قضية رقم ٢٣ (2017)

导演: 齐德·多尔里

编剧: 齐德·多尔里 / 乔埃尔·图玛

主演: 阿德尔·卡拉姆 / 卡梅尔·巴沙 / 卡米尔·萨拉米 / 戴曼德·布·阿布德 / 丽塔·哈耶克...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黎巴嫩 / 法国 / 塞浦路斯 / 比利时 / 美国

语言: 阿拉伯语

上映日期: 2017-08-31(威尼斯电影节) / 2017-09-14(黎巴嫩)

片长: 112分钟

又名: 诋毁 / 侮辱 / 你只欠我一个道歉(台) / 给我一个道歉(港) / The Insult / L'insulte

IMDb链接: tt7048622


剧情简介

  一人是黎巴嫩基督徒,另一人是巴勒斯坦难民,两人因口角摩擦走上法庭。这场斗争在媒体的推动下引发了全国范围的大动荡。看似两人之间的小事,实际上牵扯出整个中东的政治及信仰问题,由此影片引发人们有关真相、信仰、人性与和平的思考。男主卡梅尔·巴沙凭借此片夺得威尼斯电影节沃尔皮杯最佳男演员。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需商业用途或转载请与原作者联系。

分享

相关信息
 
看完长津湖,不过圣诞节

2021-12-29 14:1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