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频道

山河故人 一个女摄影师的陕北乡村日记

电脑版   2018-07-12 12:00  

2018年4月16日清涧县寡妇坪。生活在黄河畔的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累了就这样坐在或躺在石畔上,望着大河东流,想自己的心事,聊日常农事。

2018年农历二月初二,横山房则嫣村庙会的正日子,周边各村的村民,包括在外打工的人都会回来参与其中,他们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一切都是自觉自愿,在山坡上扭秧歌打腰鼓,道士在飘着彩幡的场地做一系列宗教活动,为各村人寿福安,五谷丰登转场念经祈福。横山房则嫣村的小庙在高高的山脊上,这个村有着黄土高原的典型地貌。

2018年4月18日11点,陕北的太阳出来得很早,一出来就晃得耀眼,白茫茫的。村民们天不亮就开始干活劳作,11点钟就躺在坡上聊家常喝啤酒,想着今年地里的收成。

2016年2月19日,毛堡则因为村貌淳朴美丽,吸引了很多摄影爱好者,后来市委承包了村子,把村里改建成了民俗乡村,现代气息渗透了村子的每个角落,原有的质朴一扫而光,周围土地都种植了观赏植物,没有了地种,村里能劳动的村民都带着孩子进城打工。平时人烟稀少,只有年跟前才能看到炊烟袅袅的景象。

2015年12月1日安塞县道渠湾村,延安封山禁牧,山地都种了树,沟坝不多的地种了杂粮,养羊的农家因为没有足够的草料,只能跟抓羊的纠察队打游击,。深秋树叶落了,羊群也不会去啃树枝,拦羊人会把羊群赶进秋收过的庄稼地吃丢弃的玉米杆。陕北农村,大量的村民会养一点山羊来贴补家用,由于连年干旱山上的草很少,每户饲养山羊的数量非常少。

2018年2月3日,安塞县阳畔村刘栓虎家有几十只山羊,政府封山禁牧只得把羊圈养起来。

2017年11月26日,延安甘泉县大庄河村村民在收割山坡上的黑豆,这也是最后的秋收。

2017.4.23延安市徐寨村。春耕季节,一只小毛驴跟毛驴夫妻劳动耕地。

2017年11月2号,延安魏塔村老蒋家办了个绘画基地,耳濡目染的他忽然有了灵感,捡起画家们丢弃的废旧颜料也开始画上了油画,第一幅就画了自己的老婆,还把画卖了五百元钱,以后就一发不可收,只要有点时间就画画,后来基地生意不好,就去省城儿子家边照看孙子边在楼道做画,他说西安有一住户看他执着勤奋,把地下室腾开让他做画室,他很感动。秋收开始了,他回家跟妻子一起打场收秋。

2016年4月6日延川县樊家川村。随着现代化进程,陕北的春耕不再有牛欢马叫的场景了,大多数人都是雇佣大型拖拉机耕地,按一亩地多少钱收费,省力高效。俩拖拉机手忙的中午也不回家吃饭,就在地里休息吃点零食就又开始耕种。

2017年10月15日子长县农村,延安工作的马根平承包了子长县一座荒山梯田种植油牡丹,因为是新兴产业经验不足,春天栽种的牡丹苗旱死很多,只能秋天雇佣附近农民来补苗,山高路远,中午只能把午饭送到山上,吃完饭的村民就在土格愣下休息片刻,下午继续劳动。

2018年4月21清涧白家畔,中午庙会戏散了,俩老太太没回家歇息,还坐在场子里拉话。

2018年4月18清涧县赵家畔村黄河畔上,两个年轻恋人在拿手机拍照留念。

2018年农历正月十三是马坊村庙会,各村秧歌热闹非凡,大人们都忙着烧香拜佛看热闹,孩子们在时常不见的蹦蹦床上玩的不亦乐乎。

2018年5月2号,横山县五龙村庙会,邀请了全国五百多名摄影师前来参加活动,很多人都是奔着横山老腰鼓来的,拍摄场地人头攒动,你争我抢,一位老乡和他的毛驴好奇地看着这热闹的场景

2016年12月7日定边五里墩村举行每年一度的跑驴比赛,村民们站在沙坡上观看。

2018年5月12日蚂蚁村,蚂蚁村只有四户人家,农忙时常相互帮忙。这天,三家凑巧都在这个坡洼上种洋芋。地畔下坐着刘生富(刘义斌的父亲)、焦常金(焦花的父亲)、刘义斌、刘生友、梁金兰(刘生友的妻子)、焦花(刘义斌的妻子),地畔上站着李玲玲和丈夫刘社文。

2018年2月25甘泉县王新窑,每个村子总会有一个村民们聚集聊天的地方,王新窑村也是一样,今天难得遇到男女老少都在一起晒暖暖。

2018年2月25日,正月初十大庄河村,曹连小和曹拉小姊妹俩,带着孩子提着礼物回娘家看望父母。问她们名字里为什么都带一个“小”字,她们说:父母生了大姐后希望有儿子,就给她俩起名子叫“拉小,连小”,希望能连着拉一个小子,最后老四真是男孩,才随了父母心愿。

2016年9月14日延川县东村,院子里躺着黑子和黄黄两条狗狗,它俩每天跟着三哥上山拦牛,忙活一天也累得够呛,回来吃饱就躺着舒坦,三嫂干完家里营生却还要在月光下没完没了的洗衣服。

2018年5月6号,安塞县关仙咀村七十岁的张喜金。他家的墙上挂满了他的信仰。

2017年1月12号,延长县凉水岸村口的老槐树。年轻人大量外出打工,村里只剩下老人和孩子。

2018年4月21号,清涧县白家畔,白家畔庙会上,树荫下歇息的疲惫老头跟寺庙墙上奔腾的骏马形成了有趣的画面。陕北的人信仰很多元,这座马王庙香火很盛。

2018年5月6日安塞县崖窑村,八十二岁的张玉亮老人坐在佛像前歇脚,他与佛像面容如此相像,让人觉得前世真身的感觉。

2017年11月5日蚂蚁村,村里平时只有四户人家,都是老弱病残,很少见到孩子的踪影。这天是周末,巧遇几个跟父母在城里读书的孩子,回家看望爷爷奶奶。因为村里包括乡镇都没有了学校,大人不得不带着孩子去城里打工供孩子上学。方延琴的陕北乡村日记还在默默地延续,她影像中有着一种文化的自觉。透过她图片的表象可以看到影像背后是一个不断发生变化的陕北乡村生活。司马迁用恢弘的篇章写了朝堂,左丘明秉笔直书为常人立传,希望方延琴的陕北乡村日记以影像与文本结合的方式为黄土高原那些平凡而卑微的生命留存真实的尊严

方延琴,一个出生在陕北农村长大在城市的女摄影师,用了四年时间,透过镜头重新审视了这片积攒了几千年文化的土地。她的视角细腻而温和,有着黄土高原的宠辱不惊。这些照片涵盖了村民的大部分生活,阐释了他们的生存环境、生活状态、收入来源、消费途径、宗教信仰等方方面面,正是这些细节给了照片更大的阅读延伸,下面我们来看看她的摄影日记都留存了哪些时光碎片。(图文:方延琴 图片编辑:滕利明) 2018年4月16日清涧县寡妇坪。生活在黄河畔的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累了就这样坐在或躺在石畔上,望着大河东流,想自己的心事,聊日常农事。 拍了四年照片,觉得自己并不擅长自然风光的拍摄,对身边普通人的喜怒哀乐却能产生一种气息相通的生存感,这大概是心性所致吧!在喧闹的都市总有种被局限、压抑的困顿感,因此就喜欢到乡下的田地里去,体验那些原始的农耕文化,感受那些质朴的生活日常,而这可能源于祖辈都是庄稼人,与自己骨子里就有农人情结有关吧。虽然很小的时候就离开农村,但却对这片外人看似贫瘠荒凉的黄土地有着深厚的情感,发现自己一走进乡下心情就舒畅,思维也活跃起来,看到村民的生活,那么简单淳朴,平实中充满诗意,简陋中不乏温暖,有着城市人奢望不到的幸福感,这些场景常常触动着自己浮躁不安的灵魂,不禁自问,生活的本真是什么?也许,就是我用镜头所记录的这些平常生活吧。 每次去乡下,我从不当自己是外人,路上,无论是碰到挽着牛绳的男人还是地里掰玉米棒的女人,都主动上前示以微笑打个招呼,很快我们就像老熟人见面一样有说有笑。日子久了,很多村里的婆姨都把我当成“亲戚”看待,遇到饭时就让我吃,天色晚了就拉我住。陕北农民就是这样,实实在在,憨厚淳朴。我喜欢这种简单和质朴,因此跟她们越走越近。时间久了,自己都像个村妇了,农耕季节干旱不下雨就着急,秋季有个好收成就高兴。拍照之余常跟她们唠日常农事和儿女琐事,好几次本来是去照像,聊到兴头把相机一扔,跟着她们一起挖野菜摘起槐花了。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需商业用途或转载请与原作者联系。

分享

相关信息
 
看完长津湖,不过圣诞节

2021-12-29 14:1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