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频道

《暮光巴黎》 欲望淹没爱 – 《暮光·巴黎》

我是香菇

电脑版   2018-10-29 12:24  

最初看到这部电影的上映信息时,很好奇一对在巴黎学电影的中国年轻人会怎样拍一个吸血鬼的故事。这涉及两种文化的结合。等了一年,终于上映了。影片传递了创作者对西方文化、特别是法国电影历史的致敬,并没有多少文化的结合或冲撞;它只是讲了一个发生在巴黎的爱情故事。


影片组织了一个多层时空结构:2060—2017—1996—2017—2060。叙事起点是2060年,以老年林佩欣的讲述切入。踏入2060年的巴黎,魔幻般的城市天空和超速列车,带来强烈的未来感,显示了两位主创(董方辰和万沥方)的美术功底和造型能力。之后,在林佩欣的回忆中,叙事进入2017年(当下现实时空,影片原计划2017年11月上映)。年轻的林佩欣在巴黎求学期间,参加一次电影拍摄,邂逅并爱上电影导演弗朗索瓦/François(一个不老的“吸血鬼”)。拍摄期间,时空又不时回到1996年,林佩欣的母亲林雪当年经历了2017年林佩欣同样的拍摄过程。不过,林雪从此失踪了,林佩欣也幼年丧母。在交代清楚这对母女与François跨越20年的情感纠葛后,2017年François为了拯救林佩欣,走向朝阳,灰飞烟灭(吸血鬼一般是怕光的)。影片回到2060年,林佩欣再到巴黎,重温40多年前的爱情现场。在一种未来技术(类似虚拟现实)的帮助下,她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沉迷在爱情记忆里。

这个多层时空结构中,处理得有创意的部分是林氏母女相隔20年的两段电影拍摄经历。女儿拍摄的正是当年母亲的故事。她在1996的胶片上看到了母亲,发现她们母女拍摄的画面是一样的。而且,两个时空中的故事由同一批演员扮演,视觉相似度极高。影片剪辑有意强化了这一点,让两个时空转换时,界限模糊,产生时空交错的幻觉。但总体上叙事清晰,时空关系处理得巧妙自然。

在这个形成闭环的时空结构中,“时空动线”的主体是女儿林佩欣,以她的主观视角展开故事(这里借用建筑与室内设计的“动线”用语,把人移动的点连接成线,即动线)。但是,影片在2017年的时空中,加入了François的主观视角,他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讲述他见到林佩欣时的感觉,这就拆解了林佩欣的主导视角。两个第一人称视角并列的合理性在哪里呢?影片没有理会。观看中,在林佩欣主导的时空动线中,François插入有主体性的一脚,然后莫名其妙地被动跟随,就显得有些怪异。还有,剧中加入了一个神秘组织的视角(他们以降伏吸血鬼、保护人类为己任),与林佩欣视角的对接也有点不顺畅。这些问题与人物设计和情节设计有关系。

 

本片融入西方文艺的吸血鬼母题,视觉呈现奇幻感,总体上还是一个爱情故事;但人物形象及其情感状态难以让人产生认同感。

首先,情感关系复杂但不浪漫,爱得拧巴。情感故事发生在François和林氏母女之间。1996年François与林雪相爱,但林雪为了中国的丈夫孩子,最终放弃这份爱。在争执扭打中,François掐死了林雪。2017年林佩欣拍戏中,爱上François。但是François心里爱的本是母亲林雪。在这场纠葛中,特别是在林佩欣违背神秘组织的计划、冒死搭救吸血鬼后,François也表示对林佩欣的爱意。François为救林佩欣而自我牺牲后,他终究化为林佩欣的一生挚爱。这是怎样的情感关系呢?一个青春不老的吸血鬼先后爱上一对母女,而女儿了解母亲的遭遇后,还追问François“你到底爱不爱我”?这种复杂的情感关系以及故事所传达的情感价值取向,不是爱情故事里的常态,比如肯定爱情至上,或表达爱情浪漫。在很多吸血鬼题材影视作品中,人类与吸血鬼的爱情是至纯之爱,可以超越观念的藩篱和族群的壁垒,令人感慨。但是,《暮光巴黎》中,爱来得拧巴,没有理顺伦理关系,没有辨别情感之爱与本能欲望的差异。影片一开始就交代吸血鬼族群存在的理由,就是吸食人类的一切欲望(西方吸血鬼文化一直有着性欲色彩),而林氏母女是被吸血鬼选中的吸食对象。François对林雪的爱,带着强烈的占有欲望,是一种粗粝的本能欲望。林雪死后,他悔意绵绵,直到林佩欣的出现。在情感复盘过程中,在林佩欣的感召下,他阳光下赴死,与其说是表达对林佩欣的爱,不如说是一种自我救赎,完成对林雪的情感欠债。他完成的升华,是一个吸血鬼的情感修炼,课程主题是“欲望与爱”。所以,女儿林佩欣一生执念的爱,也许是一种误读或者自我迷醉。影片结尾意欲呈现的“此恨绵绵无绝期”的忧伤浪漫,就难以成立并感动人。

其次,人物形象设计有偏差。从这个故事的情感关系和表达主旨出发,François才是核心人物。其实应该有更多细节去完善这个英俊吸血鬼的个性和内心痛苦。作为一个吸血鬼,爱上人类,还不能很好地执行团队任务,他有认同困惑,而且延续了20年。这一点符合吸血鬼文化的传统。所以,那些为了真爱而勇敢打破偏见和旧俗的吸血鬼形象,常常是深情忧郁的或者神秘迷人的。但François的形象只露出一点点忧郁,其实演员本身具备很好的忧郁气质。François的造型容易让人联想到卓别林的银幕形象,虽然与幽默无关。而女主林佩欣缺乏角色魅力,观众找不到认同她的合适角度。她被塑造成一个极度缺乏爱的女孩,幼年失去母爱,然后失去父爱(父亲始终走不出妻子失踪的痛苦中),终于一见钟情François,还是母亲的情人!她在痛苦中依然想求证François对她的爱。François的牺牲成就了她一生的念想,但这是怎样的爱呢?不能否认其中欲望与欲望得不到满足之间的纠缠吧?影片结尾,老年林佩欣在生命最后一刻选择在爱情记忆中迷醉,是对真爱、至爱的肯定吗?不全是吧?在一个白色空间里,沉浸在虚拟现实中的各色人物,身体扭动,表情生动,让这个结局依然言说着人类对欲望的迷幻感。

 

影片讲述这个爱情故事时,始终揪扯着“欲望”二字。创作者想表达什么?浪漫爱情、欲望思辨,都有,但未平衡好二者。所以造成爱情故事的情节细节不够丰富,人物内心与个性表达不足,看着不感人。而欲望思辨这部分,来得生硬。影片大量使用隐喻、象征,体现在整体设计上,比如吸血鬼吸食人类欲望、神秘组织的围剿、拍电影成为吸血鬼吸食人类欲望的方法;体现在具体细节上,比如吸血鬼以人类欲望酿制红酒,还标注了“权欲”“爱欲”与具体历史人名的字眼。这些做法显得直白,不够轻松自然。一种概念或状态的艺术表达,最好不直接言说,而是间接表现出来,就像导演是枝裕和所讲,“在创作电影时,我也希望利用类似文章里的‘字里行间’,依靠观众的想象力将其补充完整,让他们参与到电影中来”。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需商业用途或转载请与原作者联系。

分享

相关信息
 
看完长津湖,不过圣诞节

2021-12-29 14:1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