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频道

《向阳的日子》 父爱驱散阴霾,理想捍卫童年 – 《向阳的日子》

鱼为

电脑版   2018-10-21 10:32  

 

童年记忆往往给人留下的印象极深,对于人的一生也经常会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比如小时候从来不缺少父母关爱的孩子会养成自信且有同理心的性格,而经常不被父母关注的孩子长大以后不是性格过于张扬就是自尊心太强,所谓的原生家庭影响其实也不无道理。电影《向阳的日子》是一部比较特殊的文艺片,因为故事中的很多情节都能给人以暖意洋洋的感受,整部电影表现出的深厚父子情成功做到了用平实和真诚打动人心。

以死亡为影片开场让电影有了关于生死的思考。抚养小张向阳多年的奶奶去世,擅长作画的父亲张恒远为奶奶的黑白照片涂上了色彩,成为一幅“彩色”遗照,还特立独行的穿上黑色西装,在白色孝衣的送葬队伍中异常扎眼,遭到不少亲戚的埋怨,但也用这种颇有创新性的方式冲淡了张向阳对于死亡的恐惧感。 

和奶奶的生活关系,来自父亲的再婚,因为张向阳的母亲很早就去世,再婚的张恒远要承担养育另外两个孩子的重担,便由自己母亲抚养张向阳,而母亲这一走,抚养张向阳的责任自然又返回到张恒远这里。为了“破冰”,张恒远在家中一隅的墙壁上画上大朵大朵的向阳花整个房间都溢满了洋洋洒洒的暖意,也让一开始还有些拘谨的张向阳眼前一亮。

在这个小小的村庄里,张恒远可以算是个不折不扣的“异类”:擅长画画并且热爱画画、不怎么种地反倒去城里奔波、天性浪漫有想象力、随便什么小东西都能玩出花样儿来……这些在其他村里人看来,都是些典型的花里胡哨不能顶饭吃的玩艺儿,这种“自由且无用”的理想追求,实际上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张向阳。从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导演张罗平之所以创造出张恒远这个比较理想化的人物,也是在为“捍卫童年”的理念发声:不曾真正拥有一个无忧无虑快乐童年的小孩子,实在是有点太委屈太可怜。

对于父子之情,很多人都会联想到父爱如山、深沉沉默这种形容词,而《向阳的日子》却让观众看到了张恒远和张向阳之间明媚的、敞开的父子情,父亲的爱像一双手推开张向阳紧闭的心门,让阳光温温柔柔地洒进来。影片以一场死亡开始,以父子之间的磨合过度,然后,以另一场死亡为结束,但此时,张向阳再无对死亡的恐惧,他已经接过父亲传承下来的理想情怀,足以让他度过即将失去阳光的这段日子,

《向阳的日子》最令人感动的应该就是非常有导演个人风格的电影画面。多年来始终从事专业摄影师的张罗平,在拍摄电影时对于画面的和谐与美感同样相当重视。灿黄的向阳花、大片金色麦田、衣带飘飘色彩鲜艳的稻草人、波平如镜的清澈湖面,田野,长路,皆是画面……这些看似信手拈来的场景和意向,都包含着导演张罗平的独具匠心,在极致的美中徜徉,“向阳的日子”变成观影者对自己童年的一次回望。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需商业用途或转载请与原作者联系。

分享

相关信息
 
看完长津湖,不过圣诞节

2021-12-29 14:1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