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频道

时代风云变幻中的女性之殇 – 《白鹿原》

我是萱草

电脑版   2018-10-19 22:31  

女性在过去是不被允许有独立人格存在的。社会给女性制定的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就是让女性只能成为男性的附庸,所谓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女性最大的价值是传宗接代,最好的美德是顺从和奉献,她们最好别有自己的思想和欲求。在《白鹿原》的小说里,白嘉轩的第七任妻子仙草堪称旧时代贤妻良母的楷模。

 

而影片中的田小娥则算个反面典型。她不但对男人没有做到从一而终,还先后以各种方式与好几个男人有了瓜葛。她在影片中被白鹿村的人视为烂货,是人人唾弃的荡妇。首先她把黑娃引上了歧路;然后又腐蚀了乡约鹿子霖;最最令村人惋惜的大概是白孝文的堕落,作为族长白嘉轩的继承人,他原本拥有一片大好前程,却也误入了田小娥这个女子的网罗。人们理所当然地把男人的沉沦(或选择)归罪于田小娥,典型的“红颜祸水”论,那她到底做了什么?犯了什么错呢?

 

首先我们从她的出身说起。田小娥原也出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个常年没有中举的秀才。正当她在青春貌美、绮丽年华时,却偏偏被狠心的父母嫁(或卖)给了一个性无能的年老举人做妾,过起了表面风光,实则屈辱黯淡的生活。婚姻这件事,过去的女子没有发言权,一切只能听取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想想这是一件多么让人悲哀又令人绝望的事情!所以当有着健康肤色和浑身活力,且年龄与己相仿的黑娃出现在面前时,她不免心下欢喜,并主动向黑娃表达了爱意。

 


显然她的举动完全不符合封建礼法的要求,她无奈顺从了父母的安排,却并非完全不懂得反抗。她甘心与黑娃出走,不在乎表面的富贵生活,只想寻求一份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的生活。不过在进不进得了祠堂这件事上,田小娥还是非常在乎的。在她和黑娃心里,只有进了祠堂认祖归宗,名字写进族谱,夫妻才算名正言顺。所以田小娥被黑娃领回白鹿原后,小娥和黑娃曾经就进祠堂一事去白嘉轩那里求过情。但关于这点,白嘉轩立场非常坚定。

 


影片中的白嘉轩,是代表儒家正统思想的一方。他坚守“耕读传家”的古训,信奉儒家“仁、义、礼、智、信”的核心价值观。电影一开始我们就看见白嘉轩和众农户一起割麦、收麦的情形,接下来镜头一转就是他身为族长在祠堂里带领大家背诵“白鹿乡约”的画面。影片想借这两个场景给白嘉轩定下基调:一方面着力表现他勤劳质朴的农民本分,一方面又在凸显他对践行儒家伦理规范的重视。所以当鹿三有点兴冲冲地说起黑娃媳妇的来历时,他一定让鹿三去实地考查一下情况,他重视进祠堂这件事情的严肃性,他不能让一个来路不明的女子随便进了祠堂。 

这个时期的黑娃和小娥虽然被族人赶到了村外的一口破窑洞里生活,但却也是他们人生中最幸福的一个阶段。热气腾腾的滚水锅灶,香喷喷的大碗油泼扯面,兆鹏跟黑娃口若悬河地畅谈着新社会,小娥在一旁忙碌和倾听,偶尔插插嘴,被黑娃支使着剥个蒜啥的,这是影片最让我替小娥感到温暖的时刻。虽然窑洞破败不堪,但在动荡不安的岁月里,还有片刻带着烟火气息的寻常生活镜头显得尤为宝贵。

 

在以白嘉轩为首的传统农民眼里,田小娥就是一个败坏礼教秩序的坏女人。但在接受了新学和新思想洗礼的新青年鹿兆鹏眼里,小娥和黑娃倒成了反抗包办婚姻的英雄,是新时代婚姻自由、恋爱自由的典范。这个时刻,小娥和黑娃的眼里都透露着喜悦的光亮,他们有了自己当家作主的活着的尊严。

 

如果黑娃就这样安分守己地一直守着小娥过日子,可能之后的事情就不会发生。但黑娃天生就不是一个安分的人。想当初白嘉轩对他们父子也非常好,但他并不想什么都仰赖于他人,不想像他父亲鹿三那样只做主人家忠实的仆从。所以他拒绝嘉轩伯给他安排好一切,他要自己出去揽活,当麦客。尽管他的婚姻遭到了以白嘉轩为首的族人的强烈反对,父亲甚至把他逐出家门,但他依旧没有动摇娶小娥的心。

 

1926年,当农民运动席卷白鹿原时,黑娃首当其冲地成了先锋骨干。以前他是一种懵懂的自觉,就想自由独立,但不清楚到底什么压抑了他。现在他似乎明白了,是封建宗法制度压制了他,是过去的伦理道德捆绑了他,所以他带头砸了象征这一切的祠堂。进入祠堂的小娥和黑娃百感交集,这个让他们既爱又恨的地方终于被他们亲手毁了。不安分的黑娃就这样卷入了各种势力的争斗之中。农民运动很快被反扑,鹿兆鹏逃走,黑娃被抓,小娥变得无依无靠。

 

在兵荒马乱的日子,一个被全村遗弃的孤苦女子如何度日?所以小娥挎着一篮鸡蛋去寻求乡约鹿子霖的帮助,没想到却入了好色的鹿子霖的套。在得知黑娃回归彻底无望后,为了生存,她只好依附鹿子霖。之后又在鹿子霖撺掇下,勾引了白孝文。起初小娥只是为了报复白家,但发现白孝文是真心待她后,又和白孝文好了起来。

 


一路走来,田小娥不断在各个男人之间辗转。作为旧时代女性,哪怕到了新时代也依旧不能即刻独立起来。她的反抗更多的是一种本能地挣扎,在意识深处她仍是一名旧式女性。就像白鹿原这片厚重的土地上,几千年的文化不可能顷刻间被颠覆,更多的人们骨子里还在延续以往的活法,即使辫子剪掉了,但内心的辫子还没有剪掉。

 

所以人们痛恨田小娥,尤其是对东家忠心耿耿的鹿三。看见白孝文,一个被白嘉轩寄予厚望的优秀青年就这样一步步堕落到不可救药,他尤其愤怒。所以当饥荒来袭时,躺在炕头饿得奄奄一息的田小娥没等到白孝文,反而却等到了自己公公鹿三的背后一刀。就这样,作为在时代洪流里拼命挣扎的弱女子,终究还是被时代和男人碾压了。但在白鹿村,除了黑娃、白孝文和鹿兆鹏,大概没有人会同情这个可怜女子了。

 

《白鹿原》这部电影是根据陈忠实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的。原著小说五十万字,展现了陕西渭河平原一带从清末民国初到建国初五十年间风云变幻的历史画卷。其主题之厚重、人物之众多,电影改编难度之大可想而知。据说导演为筹备此片用了九年,电影的拍摄又花了三年时间。剧本一改再改,最终截取了小说中田小娥这条线索进行集中表现,电影的时代背景也到抗日战争爆发戛然而止。再加上审查的缘故,影片由原来220分钟的完整版变成了如今156分钟的公映版,所以电影在情节和内容上有很明显突兀和割裂的地方,但总算比较完整地呈现了小说中田小娥这一线索。所以有人在观影后嘲笑导演把一部磅礴的史诗拍成了“田小娥”传。

 


对于这点,导演王安全是这样回答的:电影有它的特性。一个电影承载不了那么多东西,《白鹿原》人物众多,在电影的容量里如果平摊到每个人身上根本讲不透。白嘉轩身上道义、礼教的东西在电影里可以拍,但并不是最合适的。电影需要声色,需要情感,要讲述故事。我们把“礼教”拿出来反复讲就很难成立。电影里面贯穿了白嘉轩讲道,但是它必须得跟别的东西交织搭配。

 

田小娥这条线给我们印象很深,因为这条线讲的是人的情感,这种东西是适合电影讲的。田小娥在错误的时间到了错误的地点,这是一种悲剧。她的质量跟白鹿村的质量不能平衡,她一来就打破了这个平衡。她和白鹿原对抗的东西其实就是人欲的冲突,这很自然就能形成一种力量。


当然王全安选取田小娥这一线索显然也考虑了电影的商业价值,电影的海报就充满了暧昧的情色气氛。156分钟的影片从故事的完成度来讲并不好,但摄影是真棒!影片里一再出现的金色麦浪和平原上那块孤独矗立的牌楼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那令人炫目的麦浪就像生活在三秦大地上的人民,无论经过了怎样的风浪坎坷,仍然在生生不息地顽强活着。那块牌楼就是一个见证者,它目睹着这块土地上人们的悲喜故事,岁月沧桑。

————————————

本人微信公众号:萱草的时光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需商业用途或转载请与原作者联系。

分享

相关信息
 
看完长津湖,不过圣诞节

2021-12-29 14:1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