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频道

最不舍的永远放不下!《如懿传》 帝王“被休”之也是殇肝肠寸断 – 《如懿传》

杜娟的博客

电脑版   2018-10-18 00:26  


宫斗剧作品大多展现以角色如何逆袭惨淡,渡过难关,成为一代风云人物为主题,进而对权力、爱欲、人性等问题进思考。日前,《如懿传》的VIP已可以看到大结局,收官集以细腻温柔的多个时空视角再见帝后齐心、离心的深宫虐恋。此后,“再也没有乌拉那拉氏子女入宫为妃”对照了“要继承乌拉那拉氏的荣耀”,暗示了世家对于人格及命运的态度的转变,使整剧闪现着浓郁的人性关怀光辉。

 

清早,乾隆起床听到太监禀报“如懿薨了”的消息,第一反应是不愿相信!旁边伺候的嫔妃在喋喋不休的陈诉如懿之过,全然不顾皇上的脸色,乾隆一句:“滚,半分教养都没有!”这台词说出来的时候大快人心。《如懿传》的焦点对准了乾隆的弱点,包括他的自私、虚荣、好面子等,尽管他贵为天子,但人生一样充满失落与困惑。剧情展现如懿最终下定决心离他而去的同时,又以乾隆的视角表现了他对于这段感情的不舍与悔。“绿梅开芽,故人不在”算是编剧神来一笔,导演也企图通过植物的新生寄托内心对这段感情的遗憾。

 

《如懿传》始终以含蓄的方式表现了深宫的残酷,炩妃以一种生不如死的方式得到了惩罚,在给予这个“捡漏大王”批判的同时又无可奈何的发现他的儿子成了真正的大赢家。这段隐线情节出自真正的史料。从整个剧情来说,编剧也在曾试图平衡这种“善恶总有报”的心理趋势。炩妃操控了后宫那么多孩子的命运,却无法掌握自己的死期,随着最后一碗鹤顶红的咽下,她终于吞下了恶果。这是整剧第二个大快人心的地方。

 

从观众的角度来看,乾隆无疑是可恶的,但是整剧没有一味的批判他中年沉迷美色的荒唐,而是以他和如懿的矛盾冲突隐晦的表达了他的复杂内心,也以炩妃献媚的外部因素寻找观众对人物的理解。尤其是最后在城楼的大哭,观众便能对他多一分内心情感的同情。种种误会导致了他一半主观一半错觉地将原本一生一次心动的少女变为妒妇,而此后的岁月里,两个人只有“兰因絮果”可以做为盖章定论,这也是整剧探讨的问题。即:两个人离心之后还能不能对错误补救?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从现实视角来看,如懿的行为非常大胆,她为了追寻自己的初心,以无声抗争的方式“休了乾隆”。从历史上来看,她和乾隆的空间有太多可以想象的结局,但无疑《如懿传》是最符合当下审美需求的。如懿给后宫那么多嫔妃提供临终关怀后,到了她离场的哪一天,以“茶凉了,换杯新茶”为梗,让人联想到了主题的方向。后面剧情果然如此,身后事草草了事,没有享受皇后的大丧之礼,寥寥无几的嫔妃来祭拜,这种具有讽刺的手法切合了“人走茶凉”的薄凉。

 

实际上,霍建华在这个帝王角色发挥的特别好。乾隆是悲剧的制造者,但他也选择了自己的方式来赎回这段感情。人到晚年,他整日呆在梅邬坊,始终保持着一种禁欲、超然的姿态。年少的坚定执著与老年的冷峻寡言,传递了人物的忏悔。作为一个帝王,生死悲喜辗转于一人手心,这种感受对别人来说确实很痛苦,可是《如懿传》展现的是真实的帝王喜好。富察氏代表的是过去封建正室的态度,如懿代表的是现今女性的正室态度。一个生活封建王朝的帝王和一个具有现代思想的皇后,他们最后还是如两条相交线,各自奔走了。

 

《如懿传》最后的两集是剧情的高潮,所有的因果关系在这里陆续找到了出口。如懿年轻时不是没有犹豫过要不要进宫,乾隆诱她入选。如懿伤透心以后,乾隆明白一切名利、情份都不能挽回,只能黯然离开。如懿的死只是一个仪式,乾隆无法承认自己“被休”。对如懿来说,这一天等了很长。也许若不是中年的危机感吞噬了弘历的理智,他们也不会黑发白发同装一盒,或许真正可以同穴而眠。话说回来,乾隆在权利之颠站稳了脚步,却没有并行之人。说到底,锦衣夜行,有何王者的快乐可言!如懿活一日,他便有来处;如懿过身,他从此真正是天地之间一介寡人。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需商业用途或转载请与原作者联系。

分享

相关信息
 
看完长津湖,不过圣诞节

2021-12-29 14:1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