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频道

不回应有时也是一种抛弃——《儿童法案》 – 《儿童法案》

自由风

电脑版   2018-10-16 16:24  

影片重点是关于亚当的两次拒绝输血。每次拒绝输血都带着理智与情感的两条线。

第一次拒绝输血,理智层面上是在探讨法律的裁定、宗教的信仰和真实的生与死选择之间的矛盾。但情感方面,其实是因为父母的愚昧和不作为。


在影片后期,亚当曾经对梅法官提出过,他一直以为父母希望自己以死实现对宗教的忠诚,但当自己真的输血活下来后,父母其实是庆幸的。他不明白为什么爱自己的父母却没有在关键时刻对自己做真诚的表达,他感觉几乎是遭到了背叛。


第二次拒绝输血,理智层面上来看,是亚当想要以一个成年人的身份自己决定自己的生死,以实现所谓的自由,这是亚当在给梅法官的信中曾经说过他知道自己会复发,到那时自己就“自由”了。但情感线上,决定了亚当做出拒绝的根本原因其实是梅法官的“不作为”。


亚当第一次活了下来几乎是被动的,被梅救活的,但是梅的真诚与明智给了这个还没成年的孩子心理上的接纳和启发,她不仅拯救了亚当的生命,还点燃了亚当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心和热情,这种鼓舞让亚当对梅法官自然产生了类似精神导师甚至是依恋的情结。所以当亚当试图靠近梅的时候,梅为了要表现出专业性和理智,她冷酷的推开了亚当,这一决定对于刚刚被救上岸内心还不够结实的亚当来说无异于再一次的“背叛”和抛弃。这一次更像是信仰幻灭,彻底死心。所以亚当最后说:这是我的决定,大概也是在回击那些曾经本该回应他最后却抛弃他的那些冷漠吧。


关于梅法官,其实,亚当亲吻梅的时候,她并没有第一时间推开,似乎是接受了,中间梅也有听亚当的留言,看他的信,甚至最后听到亚当复发的消息,她已经没法继续坐在宴会上弹琴,这里面都可以看得出来,梅并不是真的没有一丝动情,也许亚当的青春和对梦想的期许也点燃了活在糟糕婚姻里的梅,但是她在跟别人谈到这个孩子的时候,她说了一句“这样太不专业了”来回应。影片最后梅说道:我本该......。梅也许也是希望可以回应亚当的,起码可以有不那么冷酷的拒绝的方式,但是她没有回应,也许是怕自己会失控,也许是为了作为一个法官,在情感上要保持距离,毕竟这个分寸太难拿捏了。


最后剩下的是梅深深的内疚,不仅包含了对一个生命的逝去,还有自己也成为了亚当父母一样的人,再一次抛弃了他,也许还有对于自己在对待感情和婚姻中选择沉默和不回应的自责。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需商业用途或转载请与原作者联系。

分享

相关信息
 
看完长津湖,不过圣诞节

2021-12-29 14:1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