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频道

我们都是星尘的孩子

央视新闻

电脑版   2018-10-13 00:00  

近日,存在于太阳系边缘的一个新天体被定名为"2015 TG387",它有望证实太阳系第九行星的存在。宇宙,常探常新。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今夜,宜寻梦,向星际更深处漫溯,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来自宇宙的邀请

你上一次以深邃双眸仰望幽蓝是什么时候?

我们生来的每一日,都在与地心引力作战。

常常败下阵来,因而务实地专注于眼前和脚下。

可时不时,你是否也会不甘?

想挣脱引力粗莽的束缚,去触摸地球的脸庞,

去捕捉流星的光芒,想寻觅黑暗之外的另一个自己?

向上,向外,对抗地心引力才是忠于天性。

因为我们真正的家园在孕育出地球的穹顶星空。

此刻,

来自星际的每一次闪烁每一个声响,

都是等待与你相认的邀请和诉说。

"我们的太阳,不过是银河系两千亿颗恒星中的一颗;

我们的星系,不过也只是可观察到的宇宙范围内的一百亿个星系中的一个。"

长大,就是终于明了:

宇宙的中心不是银河系,

银河系的中心不是太阳系,

太阳系的中心不是地球。

地球的中心不是自己。

△国际天文学联合会2006年给出行星新定义,冥王星被降为“矮行星”,太阳系只剩下八大行星。但是,在天文学界,关于第九大行星的猜想一直存在。最近,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行星中心正式将存在于太阳系边缘的一个新天体定名为“2015 TG387”,它也许能够证实第九行星的存在。

从地球出发,

到银河系中心约2.6万光年,

距银河系最近的仙女座星系,

离地球约254万光年……

所以望向星辰时,

我们其实在注视很久的过去。

而聆听宇宙的"心跳",

听到的也已经是过去了很久的过去↓↓

△这是来自1.6万光年的宇宙“心跳”!世界最大单口射电望远镜FAST将捕捉到的2颗脉冲星信号“翻译”出来,在经过分频或倍频到声波频率后,出现了像宇宙“心跳”一样的脉冲星声音。

许多科学家认同,

宇宙起源于大约137亿年前发生的一次大爆炸。

宇宙的身世,

藏着我们的过去、此刻、未来。

△2018年9月7日,智利天文学家探测到迄今为止观测到的最遥远的星系“风”,与宇宙诞生仅10亿年的时间相对应。图/视觉中国

我们都是星尘的孩子。

"你身体里的每一个原子

都来自一颗爆炸了的恒星。

形成你左手的原子

可能和形成你右手的来自不同的恒星。

这是我所知的

关于物理的最有诗意的事情:

我们都是星尘。"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网站去年发布的中子星碰撞时产生的超美粉色云团图。当中子星碰撞时,高温高密度且不断膨胀的碎片云从两个中子星上剥落,形成了图中粉色的云团。在这个云团中,形成了大量的宇宙超重金属,其中包含相当于数百个地球质量的黄金和铂金。图/视觉中国

为什么要把眉头紧锁呢?

"当你为生活或者一些事情感到烦恼的时候,

你就想想宇宙,

在宇宙里我们就是一粒尘埃,

渺小到微不足道,

这样与天地比起来,我们的烦恼算什么。"(出自网友@Janus可能会是袁斯撸)

△哈勃太空望远镜拍摄“SDSS J1038+4849”星系团露出“笑脸”。图/视觉中国

"我们与那些遥远星系息息相关,

无论它们是如何与我们天各一方,

那些经过数十亿年旅行到达地球的光线,

终究会把我们联系在一起。"

——物理学家布莱恩·考克斯

△这是数百万年时间两个明亮星系碰撞形成的感叹号,绚丽壮观,距离地球4.5亿光年。目前处于碰撞早期阶段。图/视觉中国

"每天都会给自己一点儿时间仰望天空,

而天空每天都会回馈我——

以我有限的智识所不能企及的广阔的慰藉。"

(出自网友@EvangelineGhastly)

△这一系列由木星探测器“朱诺”号带来的高清图,错综复杂的星云结构看上去就像印象派大师的画作。图/视觉中国

日月星辰,皆为情话。

△2014年9月10日,NASA太阳动力学天文台SDO捕捉到一个X1.6级的太阳耀斑,这个耀斑形似一个巨大的爱心。图/视觉中国

"它们浑然不觉我们身上的形形色色,

只是壮丽地存在着;

它们全然不察我们内心的所忧所虑,

却仍能抚慰我们的灵魂。"

——作家阿兰·德波顿

△这幅美丽宇宙云气和恒星风的特写影像,呈现了猎户座LL星和猎户座星云物质流的互动。猎户座星云此时宛如优雅少女。图/视觉中国

"生命,正如我们所知,

只有百分之千亿分之

千亿分之千分之一的可能性,

所以对于我来说

宇宙中最惊人的奇迹不是恒星,

不是行星,也不是星系,

甚至根本就不是一个物质,

而是时间里的一瞬间,

那个瞬间,就是现在。"

——物理学家布莱恩·考克斯

△2018年3月27日,NASA发布了由哈勃太空望远镜拍摄到“恒星摇篮”。在宇宙深处,新生恒星群隐藏在星云中,被蓝雾包裹。这些初生的恒星中,最小的只有太阳的一半。图/视觉中国

去年,土星探测飞船"卡西尼"

在完成近20年的探测使命,

刷新了人类对土星的认识之后,

与我们告别。

他曾在土星轨道为地球拍了一张照片,

14亿公里外的人类母星呈现为一个小小的点。

"在这个小点上,

每个你所爱的人、你认识的人、

你听说过的或者没有听说过的人,

都在上面度过一生。"

△土星探测飞船“卡西尼”拍摄到的地球。拍摄创意源自1990年2月14日旅行者1号拍摄的地球照片“暗淡蓝点” 。图/@NASA

来自未来的邀请

《在时间之河的另一端》

作者/刘慈欣

女儿,你好!

这是一封你可能永远收不到的信。我将把这封信保存到银行的保险箱中。在服务合同里,我委托他们在我去世后的第二百年把信给你。不过,现在你打开了信,是吗?如果你在看这封信,我至少有一个预言实现了:在你们这一代,人类征服了死亡。

你收到这封信,还说明了一个重要的事实:银行对这封信的保管业务一直在正常运行,说明这两个多世纪中,社会的发展没有重大的断裂,这是最令人欣慰的一件事。如果真是这样,那我其它的预言,大概也都成为了现实。

你是在哪儿看我的信?在家里吗?我很想知道窗外是什么样子。对了,应该不需要从窗子向外看了。在这个超信息时代,一切物体都能变成显示屏,包括你家的四壁,你可以随时让四壁消失,置身于任何场景中。

你可能已经觉得我可笑了,就像一个清朝的人,试图描述21世纪一样可笑。但是作为一个写科幻小说的人,我想再努力一下,也许能使自己的想象与你所处的神话般的现实沾一点边。因为在你的时代,互联网上联结的已经不是电脑,而是人脑了。你的孩子不用像你现在这样,辛苦地写作业了。

说到孩子,你是和自己的孩子一起看这封信吗?在那个长生的世界里,还会有孩子吗?

你家的周围应该很空旷,远处稀疏的建筑点缀在绿色的大自然中。那时的天空是什么样子?空中除了日月星辰,还能看到一些别的东西。地球应该多出了一条稀疏的星环。地球上所有的能源和重工业都已经迁移到太空中,那些漂浮的工厂和企业构成了星环。

你所在的时代,应该只有少数人还在工作。而他们工作的目的,已经与谋生无关。但我也知道,那时仍然存在着许多需要人去做的工作,有些甚至十分艰险。

比如在火星的荒漠中开拓和建设。在水星灼热的矿区,在金星的硫酸雨中,在危险的小行星带,在木卫二冰冻的海洋上,甚至在太阳系的外围,在海王星轨道之外寒冷寂静的太空中,都有无数人在工作着。

在你们的时代,我相信有一个一直在想象中存在的、最伟大的工作或使命已经成为现实,那就是恒星际的宇宙航行。我相信在你看到这封信的时候,第一艘飞向其它太阳的飞船已经在途中,还有更多的飞船即将启航。

对于飞船上的探索者来说,这都是单程航行,虽然他们都有很长的寿命,但航程更加漫长,可能以千年甚至万年来计算。我不想让你生活在一艘永远航行中的飞船上,但我相信,这样的使命对你会更有吸引力,因为你是我的女儿。

你在那时过的快乐吗?我知道,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烦恼,我无法想象你们时代的烦恼是什么,却能够知道你们不会再为什么而烦恼。你不用再为生计奔忙和操劳,在那时,贫穷已经是一个古老而陌生的字眼。你们已经掌握了生命的奥秘,不会再被疾病所困扰。但我相信烦恼依然存在,甚至存在巨大的危险和危机。

你们遇到TA们了吗?你知道我指的是什么。这是人类所面临的最不确定的因素。虽然我早已听不到你的回答,但还是请你告诉我一声吧,只回答"是"或"不是"就行。

亲爱的女儿,现在夜已经深了,你在自己的房间里熟睡。这一年你13岁。听着窗外初夏的雨声,我又想起了你出生的那一刻,你一生出来就睁开了眼睛,那双清澈的小眼睛好奇地打量着这个世界,让我的心都融化了。那是21世纪第一年的5月31日,儿童节的前夜。

现在,爸爸在时间之河的另一端,在二百多年前的这个雨夜,祝你像孩子一样,永远快乐!

爸爸

来自此刻的邀请

诚如作家林语堂所言:

"我们这个行星是个很好的行星。"

"宇宙间真没有一样东西比此更好。"

我们人类,曾以为自己地位特殊,与众不同,可在宇宙中不过一粒粒孤独的微尘。

我们这个星球,也不过是泛着苍白蓝光的小点,被笼罩在伟大的宇宙黑暗之中。

而除了这个星球,我们别无去处,至少在不久的将来,亦是如此。不管你喜欢与否,现在,只有地球供我们立足。

头顶那片浩瀚灿烂的星空,

愈探索,愈孤独。愈仰望,愈敬畏。愈思考,愈感恩。

图/视觉中国

以此向每一位脚踏实地眼含星辰的奋斗者

致敬!

点击「写留言」分享所得

猜你喜欢

    商务部:中国的发展是靠中国人民奋斗干出来的!

    视频:俄载人飞船发射失败 两名宇航员生还

    大风刮来,钱撒了一地,结果……

    这是画廊还是煎饼店?网友:被煎饼果子耽误了的艺术家

    一到季节,这个疾病就困扰很多人

    多地苹果手机用户遭遇盗刷!苹果客服:我们公司判断不退钱

    高考考上了本科,毕业时却成了专科,咋回事?

    觉得不错请分享

    本期监制/唐怡 主编/张天宇 编辑/王若璐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需商业用途或转载请与原作者联系。

分享

相关信息
 
看完长津湖,不过圣诞节

2021-12-29 14:1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