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频道

【七月与安生】道不尽的青春 – 《七月与安生》

HideDarkness

电脑版   2018-10-08 18:26  

      现代的很多作品都是建立在“体验派”戏剧大师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理论之下,从剧本到演员,将故事生活化,同时又将生活戏剧化之后,使得观众能够达到一个融入作品,引导观众对作品产生感情最终置身于作品中产生共鸣的一种手法。而所谓的青春题材的影片更是最适合斯式戏剧手法去表现的题材之一,就像我的一位老师曾说过,什么年纪就应该看什么样的东西,十五六岁你去看《美国往事》你肯定是看不懂的。在如今观影年龄越来越年轻化的今天,青春类电影无疑是市场上的一大宠儿,而《七月与安生》正好把故事,从7岁讲到了27岁。

 

     为什么我认为《七月与安生》好,首先它的标签写的是“青春、友情、成长、文艺片”它没有被打上一个“爱情”的标签,所以青春题材类的作品就一定要以爱情为主吗?当然不是,看过电影的朋友都知道,影片中是有爱情的,甚至爱情还是故事的一条主线和导火索,但导演和编剧成功就成功在他们完美的塑造了七月与安生这两个饱满的女生角色,角色饱满到让所有人都不觉得爱情有什么,反而被两个人的友情,成长的经历所带动,爱情反到成了一种辅助。七月与安生,两个不同命运的女孩,不同环境下成长,不同的观点和性格,但相同是那颗成长过程中孤独的心,抛开肉体两个人的灵魂是孤独的,彼此都是对方相互依偎取暖的灵魂伴侣,所以当安生知道七月恋爱的时候,眼神里透露出的是落寞,你可能会说,那七月也孤独么,她拥有着跟安生不一样的生活环境,有着完美的家庭,有着不一样的成长空间,对,七月的灵魂也是孤独的,这也就是为什么在七月怀孕后第一个想找的人不是爸爸妈妈,而是安生。好好的回想一下吧,真正我们自己的成长经历,父母一定不是你那个完美的soulmate,而伴侣往往伴随着喜欢和害怕失去的不安,也不是你那个真正可以交心的soulmate,反而那个可以无话不说,可以毫不隐瞒,可以完全把心交出去的人是自己最好的那个朋友。无数的青春片把爱情描写的太重,但在一个人真正的成长的过程当中,友情一定才是那个最重要的一笔,因为友情可以从7岁开始,而爱情做不到,这也是陈可辛在监制《七月与安生》的时候所表示的,会用真实和真诚去讲述青春、爱情、友情、和宿命,因为无论是安妮宝贝在创作小说的时候还是导演在拍电影的过程中,他们都清楚在青春成长的过程当中,爱情的比例不是第一,不为博得眼球去描述真实的青春和成长中所面对的,也许才是最纯粹的。

 

      七月与安生的好除了友情和成长,还体现在了另一个标签上,就是宿命。这个词看起来有些宏观,不是很接地气,但却是和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的,七月和安生有着不同的宿命,造就了两个人不同的性格和不同的人生,我们都说在爱情的世界里互补的两个人才是最合适的,而友情中越是相似的两个人才越能成为好朋友,七月和安生表面看起来完全不一样,一个性格开朗一个性格乖巧,一个拥有良好的生活环境一个孤苦伶仃,但是内心深处灵魂的高度契合造就了他们的友谊,而现实生活的巨大反差也为之后的矛盾埋下了伏笔。

 

      为什么我认为影片中的爱情成分被饱满的两个角色逐渐冲淡成了辅助,对于七月和安生来说,家明这个角色已经无所谓重不重要了,他也可以完全换成另外的一个什么人或者什么东西,因为在两个人形影不离的成长过程当中,无论什么七月和安生都是一起分享毫无保留的,但是毕竟每个人一生中所遇见和拥有的是不可能百分百去和别人分享的,就像男朋友这东西是无法去分享,哪怕是和自己的影子,所以我认为家明这个角色只不过是一个代表,代表了成长过程中那些不能去和好朋友分享的东西,代表了人与人灵魂与灵魂之间注定会存在的隔阂。

 

      七月与安生,安生与七月,就像他们彼此描述是对方的影子一样,就像影片最后镜头里安生看着镜子里的自己逐渐变成七月一样,对于她们两个人来说彼此是那么的相似却又那么不同,我们完全可以把七月与安生去想象成一个人,一个性格乖巧懂事喜欢平静安逸的七月和另一个性格活泼追逐自由向往远方的安生,试问我们每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当中没有过着两种截然不同的性格吗?一方面喜欢舒适安逸被家里安排的生活,而另一方面却总有一种向往梦想和远方的不甘的心,七月与安生完全就是从一个人身上所剥离出的两个角色,所以我觉得单纯以某种看爱情片的视角去欣赏这部电影或者把她们之间归为友情的话是很浅显的,所以对于七月和安生之间的友情,甚至她们之间的爱情,我觉得都无法去准确的定义,反而说七月与安生之间的感情才最合适。

 

      故事以安生用七月的名字作笔名写的小说为引,倒叙的方式回顾两个人的故事,而小说是虚构,现实则是不同的结局,与其它青春题材的影片相比,导演的成功在于运用了巧妙的结构,两个人的故事在小说和现实中来回穿插,而两个人的人生也在影片最后进行交换,你分不清砸响消防警报的究竟是安生还是七月,分不清到底最后谁去向了远方谁选择了安稳,就像我们分不清到底是安生小说里描写的那样,还是现实里七月真的离开了。成长的过程当中我们总是能经历很多时候,曾经心无旁骛认真读书的少年也许在多年之后选择了自由和漂泊,那个生性不羁走南闯北的你最终站在了柴米油盐粗茶淡饭里,成长的结局总是和刚出发时所定下的目的地相差甚远,可也许这就是人生,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吧。

 

      总的来说,七月与安生真的可以算是国产青春题材影片中不一样的一颗了,这是一篇迟到的影评,因为当时对于青春片的鼻嗤再加上并不看好周冬雨和马思纯的搭档,所以迟迟没有决心去看,结果证明这是一部被我忽视的好片,不过说好,也就只能停留在不错的基础上,细看的话还是会有很多细节的诟病,周冬雨和马思纯的表演配的上双料影后,不吹不黑还是可圈可点的,而我觉得这部片子最加分的地方还是在配乐上,所以一部好的作品,声形画艺一定是缺一不可的,任何一点拔尖都可以提升作品的一个档次,真心希望国产电影人能够多多发掘这样的好剧本好故事,把更多关于成长关于青春题材的作品搬上大荧幕,去发掘青春和成长过程当中更加珍贵的东西,而不是只停留在谈恋爱,出轨,堕胎,车祸这些一味去博人眼球的东西,共勉。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需商业用途或转载请与原作者联系。

分享

相关信息
 
看完长津湖,不过圣诞节

2021-12-29 14:1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