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频道

张艺谋的黑白灰,其实也挺土 – 《影》

摩西不夜奔

电脑版   2018-10-07 22:03  

看完了《影》,不喜欢。

 

张艺谋曾经在一次采访中说,世人都觉得他长于色彩,其实他是长于造型。

 

说得诚恳,说得准。

 

这句话在我看来,正好说中了《影》美学上的问题,不是所有黑白灰都能淡雅清爽,张艺谋导演用黑白灰照样能让你腻歪。

 

这是造型上的问题,更是一种对形式主义的迷失下的滥用,以美学驱动叙事和表达时,在审美趣味上的缺乏节制。

 

当看到沛国朝堂上排满了半透明纱帘做成的书法屏风的时候,我瞬间想到的,不是中国书法,而是《满城尽带黄金甲》里夜总会一样的皇宫里发光的廊柱。

 

且不说屏风装饰是宋朝才出现,即便是书画装饰的屏风,书法都是装饰,是框在雕花木屏风上的纹饰,到了《影》里,成了主体,就是要摔到你脸上,看,这就是中国文化。

 

民间有一种恶俗的表现热爱传统文化的方法,就是把书法做成人体彩绘。

 

《影》并不恶俗,只是刻意做作,唯恐人看不出来,这是一种过于卖弄而带来的廉价感。

 

我还算是爱好书法的,但这种处理实在让我感到腻味,当然,屏风上的字也不怎么样。

 

与此类似的,就是把水墨穿到身上的服装设计。《影》本来是三国背景,后来虽然换成虚构背景,但大致采取的是汉代服饰风格,从样式来看,确实是汉服,但满朝文武君臣,身上都一大片一大片水墨,这样的服装风格,不来一场沛国水墨大型团体操春晚实在是可惜。

 

还有端到台面上的太极阴阳图,从造型到构图都充满刻意。

 

《影》一直在媒体上说张艺谋的返璞归真,放弃色彩走向极端素雅,当时我看到盔甲的样式,就觉得有些不妙。

 

都说张艺谋导演口味淡了,但造型出卖了你的本心。

 

片中杨苍父子的盔甲,处理成了黑白灰,但繁复的线条和夸张的造型还是暴露了导演的爱好,不信你可以比较一下《黄金甲》的盔甲和《影》的盔甲,对于盔甲护具实用质感毫不在意,只为了低调奢华一路走向复杂,结果就是满满的塑料感。

 

把这种美学发挥得更极致的,其实是《武神赵子龙》,林更新那一身行头,充分说明了什么叫“银样蜡枪头”。

 

更让我惊诧的,是片中对于打仗的设计。

 

这个以三国吕蒙夺荆州杀关羽为原型故事背景的电影,在片中取胜关键居然是“如何破杨苍手中大刀的三招”。

 

一杆关刀领着几十把关刀就能镇守荆州要塞,一把刀片伞带领一大片刀片伞就能取得天下战略要地,了却两国二十年恩怨。

 

水墨上身的处理还是对于色彩美学的迷恋,即便素雅也矫枉过正。

 

刀片伞破刀法的设计,则是张艺谋导演对于奇技淫巧的沉湎和对战争真实质感的忽略,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

 

《黄金甲》里宫廷夺权斗争一片片人海组成金银色块,《影》里两国战争居然还一身戎装比武套招。请问导演,你想表现影子境州拼命一搏以求生,难道不应该真实惨烈的战场上千军万马中九死一生,不是对古战场基础之上再风格化处理,才能表现出来么?

 

真正的杀伐之气,更能展示政治博弈和战争机器下人性困境。而不是残虐肉体时出色的特效化妆和音效拼命去渲染。

 

至少,驻守荆州和破荆州,咱能多来点人吗?

 

古代战争如果都是武林大会比武,真的不至于血流成河,汉末三国时期更不至于从五六千万人死得剩下一千万人。

 

至于坐着刀片伞一路滑下去还射诸葛弩,感觉更像是拍《长城》的后遗症。这种对于战争的儿戏杂耍式处理,纯碎是恶趣味作祟吧。

 

从《影》里,我看到的还是那个形式大于内容的张艺谋,一个把什么美学都能玩出土味的张艺谋,一个脱离了现代文学的文本在人性挖掘和主题表达上都苍白无力的张艺谋。

 

近年来有股风气,替当年的《英雄》《黄金甲》《无极》等片翻案,诚然,比起后来那些没文化没基础的烂片,张艺谋陈凯歌当年以古装大片进行商业类型化尝试的时候,都是国外大奖加身、功力非凡,虽然作者风格与商业类型糅合得别扭,而今看来很有值得称道之处。

 

但这并不是说,当年《英雄》这些片子就没毛病了。

 

如果说《妖猫传》是陈凯歌坚持的知识分子情怀和趣味终于找到了合适的落脚点,那么《影》,真的是张艺谋对于色彩和形式的迷恋换汤不换药的一次尝试,这种尝试背后,故事和主题依然薄弱不堪。

 

《影》做的最好的是摄影,把黑白色调中疏离而幻灭的情绪做得很有张力,中近景的构图、不同黑白灰前后景的层次处理,都十分罕见。尤其经常通过屏风取景,人物、半透明的屏风和屏风上的图案叠化在一起,光影效果很奇妙。

 

其次是邓超的表演,一人分饰两角能到这种地步,确实厉害。可惜在影片中这种表现更多提供的是奇观式体验,并没有对角色进行更深度的挖掘阐释。

 

《影》很容易想起黑泽明的《影武者》,故事设定都是大人物有一个替身。

 

《影武者》主要拍的是影子武士的经历,影子武士原本是小偷,因和武田信玄酷似,刚刚成为影子武士,武田信玄就在战争中意外身亡,为了掩盖武田信玄死亡真相,影子武士上阵,从扮相到神情越来越像武田信玄,连身边侍卫都难辩真伪。

 

只有武田信玄的孙子最为敏感,说影子武士不是爷爷,因为“我现在不害怕你了”。

 

黑泽明要拍的是一个小人物在一代枭雄武士身份阴影下的体验。

 

尤其是,武田家在影子武士——其实是武田信玄威名下存活了一段时间,然后迅速衰亡。如同武士精神在极致绚烂后死去。

 

最后影子武士目睹武田家的灭亡,奔跑在武田家兵卒尸体横陈的战场上,中枪而亡。

黑泽明的重点在“影武者”,家臣们需要武田信玄的肉身维持威名震慑织田信长和德川家康,而武田信玄的儿子却反对生活在父亲阴影下执意出兵,这种矛盾状态下的影子武士成了牺牲品,最终与武田家一起陨落。

 

《影》中,影子境州知道自己是一个工具,被都督子虞驱使战胜敌人的傀儡工具,因此搏命上阵,只为求得回家的机会。

 

杀死杨苍之后,他回家,母亲已经被杀,他也遭到刺杀,然后被救。子虞同时遭到沛王派来的杀手刺杀。

 

最后上演几度反转,先是子虞杀了沛王,然后境州杀了子虞,并将沛王彻底杀死,并造成刺客刺杀沛王,被境州扮成的子虞杀了刺客的假象。

 

到底谁杀了境州的母亲?

 

境州开始是求活,后来在子虞和沛王的权力争斗中,坐收渔利,然后掩盖真相,接下来要做王。

 

这种强求反转一路暗黑到底的结局,是在说黑白边缘的小人物只能用这样的方式才能活下去?还是说权力从来都是肮脏黑暗的?

 

如果是前者,这样的小人物故事意义何在,如果是后者,陆川的《王的盛宴》似乎更有追求一点吧。

 

张艺谋的这次美学尝试,本来是个惊喜,但在滥用之下实在无法忍受。而故事始终在一个小格局里拼命暗黑拼命虐,可能趣味使然,更有可能,是格局所困。

#张艺谋/Yimou zhang张艺谋
Yimou Zhang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需商业用途或转载请与原作者联系。

分享

相关信息
 
看完长津湖,不过圣诞节

2021-12-29 14:1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