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频道

《蒲公英》 情热大陆的美食之爱 – 《蒲公英》

火麒麟ST

电脑版   2018-10-04 17:38  

每到法定节假日,就是各位亲们抛掉书本上街去吃喝玩乐的大好时光。不过最近几年的假期,还没看够大好河山,大伙儿就已经被车龙人海淹没了。不过,逛不了美景、吃得了美食的话,这个假期还是很圆满的。

 

可如果连美食也吃不起呢?那就花更少的钱(甚至不用花钱)看一部好电影,尤其是以美食为主题的电影,比如这次要说的1985年的日本电影《蒲公英》。

 

 

 

如果只看这部电影的故事主线,其实就是一群来历不同的男人帮独自运营拉面馆的单亲妈妈提升厨艺、改造店面的过程。这个过程很完整、很流畅,但还缺少独特性。但就像一道好菜不只需要好的食材一样,对于一部好的电影而言,文本够不够好还不是关键,如何用视听和表演表现文本才是决定性因素。而这部电影的“掌勺人”就是日本别具一格的喜剧电影导演伊丹十三。

 

 

伊丹十三曾经是一个在日本很有影响力的喜剧片导演。他的作品的喜剧点大多是建立在对当代社会各类现象的讽刺和揶揄之上的,讽刺口吻轻快而不乏戏谑性,观众如果能笑的话,也绝不只是为其中演员的滑稽表演和幽默台词而笑,也会为其讽刺的社会问题而笑。也正是也为这一独特而辛辣的喜剧风格,导致伊丹十三经常遭受来自各方的人身攻击,以至于压力过大,于1997年12月20日跳楼自杀,享年64岁。即使在《蒲公英》这个故事走向充满正能量的早期作品,也能看出伊丹十三的风格对这个很经典也很俗套的故事模式的影响。

 

 

 

尽管主线是“七蛟龙拯救面馆妈妈”,但《蒲公英》时不时以自然带出的方式,穿插了各个和主线无关、却和饮食有关的小情节。你可以认为这是在展现片中的世界观,也可以认为这都是在体现影片“饮食之爱”的主题,你也可以认为这纯粹是为了增加娱乐性。但无论你是哪个国家、哪个年代的人,透过这些与美食相关的一个个段子,都可以看到现实生活的影子。

 

你可以看到精英去西餐厅吃饭时为了面子随大流和对“出头鸟”愤怒的窘态;

 

 

你会看到一群中产阶级女性想学西方人体面吃意大利面,却反而被不讲究的西方人打脸;

 

 

你还能看到当时比朱亚文还帅的役所广司(对,就是电影《第三度嫌疑人》里那位犯罪嫌疑人的饰演者,日本实力派大叔级演员)亲自示范如何用食物作XXX……

 

 



 

而其中最打动人的是影片喜剧性最弱的小情节——一个小家庭的家庭主妇奄奄一息,前来看病的医生都束手无策,三个孩子不知所措,连忙跑回家的丈夫第一件事居然是对老婆说“家里人需要你,快去做顿饭”……然而母亲却不顾自己身体的虚弱,撑着最后一口气为全家人炒了一锅炒饭。看着老公和孩子们吃得很开心,母亲也在欣慰中离开了这个世界。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还要为家庭尽最后一份力,所谓母爱的伟大,或许莫过于此吧。

 

 

人人热爱饮食,人人通过饮食寄托寄托情感,美食的传播和发展也离不开人人,这样的世界观既源于现实生活,又高于现实生活(想想那什么拿把刀伞训练了多久还不如一把匕首杀得快的《影》,那简直是反面教材)。在这样的世界观下,主线中的各路大叔好心帮助开面馆的单亲妈妈就显得合情合理了,因为他们绝不止出于对单亲妈妈的关心和同情,还出于自身对美食的热爱。大家都把对美食的情怀融入了面馆的建设当中。当单亲妈妈学艺成功、面馆生意兴隆,热爱美食的大家便收获了一份成就感。而大家对美食的热爱也会像蒲公英一样,随着温和的清风,飘洒在世间的每一个角落。

 

 

作为伊丹十三早期的作品,《蒲公英》还没有他后来的较为尖锐的社会揶揄,再加上他一贯的轻快叙事,这部电影整体上还是积极向上的。通过对美食的热爱,相信大家也会更热爱生活的点点滴滴。这个国庆档院线喜剧片很不出彩,尤其某话剧团队的最新作品在喜剧桥段构思上不思进取,还不如三十来年前的这部老片。如果大家不想花冤枉钱,又不知道该如何打发时光的话,那么这部《蒲公英》绝对是让你惬意的合家观影选择(当然某些段落老人小孩最好捂脸略过)。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食梦狂人】)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需商业用途或转载请与原作者联系。

分享

相关信息
 
看完长津湖,不过圣诞节

2021-12-29 14:1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