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频道

被导演这顶帽子耽误的好摄影——张艺谋【《影》

秋冷了月光

电脑版   2018-10-02 20:23  

今天去看了张艺谋导演的新作——《影》,虽然在看预告片时候就基本了解这是一部摄影作品展,但没想到看完全片的我还是由衷地接受不了这种粗制滥造和冠冕堂皇。

首先对于架空的历史故事本身我就很反感,从《三枪》到《黄金甲》再到《长城》最后看这部《影》,全都是架空历史的故事。就是这种一脸:“我给你讲个故事就完了,你管我哪朝那代”的蛮横表情。拍一部电影所耗费的人力物力绝不会连放个年代这点事情都做不好。要知道没有了历史背景,人物就不会有根脉。人物才是一部小说或一部电影的核心,是人物带领观众去看世界、去展示内心,进而引起共鸣而非其他。人物出身绝不是表明了家里苦或者说了两句曾为我负伤就能展现的,这种不假思量的技法十分钟的舞台小品都能做得到。正因如此,这部电影让人觉得其中人物除了长相和语言剩下的没什么能感受到这是在讲一个中国的故事(也可能本就不是,那我也无话可说了。)。

其次,影片中从头至尾黑白色调,充斥着压抑的气氛,名为表现水墨的质感,其实只会让人反感这所谓的水墨。整个故事和书法没有任何关系,只是一个精神病一样的帝王自己爱好而已,剩下的都是滤去了色彩的山水和人物的黑白服饰。如果要讲故事为什么要用这种奇怪镜头?如果为了拍水墨的美为什么要拍成大电影?要知道,书法本身的确是艺术,但拿书法做窗帘、用黑白镜头拍山水绝不是艺术的行为。而且张导为了展示山水还让宫殿大门口就正对大山,难道下雨之前假关羽就没想到宜用火攻?

 




再次、我想说,为了漂亮是没错的,我也很爱漂亮的东西,而且这部片子的画面也确实很漂亮,但追求漂亮就是追求艺术么?还差得远!就像一个精心化妆的女孩子绝不是在追求艺术,画好了妆出门裸奔才有小几率的可能被称之为艺术。艺术如果缺少了情绪的抒发和生命的思索,只剩下那一点可怜的审美,那就会沦为韩剧或是《变形金刚》一流,但韩剧和《变形金刚》也好看,只是那不叫艺术,更不会用艺术来标榜自己。本片为了所谓的“艺术”失掉了电影本身该有的近乎所有,只剩下了一些华而不实的镜头,让人觉得它并不比满城尽带黄金甲高明,不过是把赤裸裸的大刀砍菊花变成了随地写书法。

最后还有一个让我死都爱不起来这部电影的原因,就是电影的台词设计。新文化运动以后我认为从西方引进的各种改革中,语言中的“的”“地”“得”是最让人发指的。诚然,它让我们的白话文沟通变得更加随意,但也是它让中国语言文字中千百年的韵味荡然无存。日常沟通或是拍个现代剧这都无可厚非,但要拍一部有中国古典风韵的电影,对白起码不能太随意吧“傻瓜才不回来呢!”这像是个古代帝王说的话?

综上,我只觉得张艺谋导演真的是被导演耽误的好摄影,也真的是被时代所困的老年人。我看他的采访,发现他竟然是一个讲话流利异常的我便明白,他早已和艺术无关(我们爱朴树、爱海子都是因为他们不爱说话,因为他们在苦苦地思考和追索着)。这个时代有人在坚持艺术(诸如贾樟柯、张孝贤),也有人在大大方方赚钱(诸如郭敬明、开心麻花),也有人又要挣大家的钱又非要立牌坊。在这个时代,大师们不会被记住,当代人只会捧起那些假装成大师的人(诸如余秋雨、南怀瑾、于丹,可多少人记得周有光、王德顺、张承志),而又乐此不疲,我不清楚古代或者将来是不是就会比现代好。我只是想说这不是某个人的选择问题,也不关乎对错或者民族大义,这只是这个时代客观存在的问题,但总该有人看穿了并且说出来,也总该有人站出来坚持些什么,观点会偏颇,但这行为本身正确无疑。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需商业用途或转载请与原作者联系。

分享

相关信息
 
看完长津湖,不过圣诞节

2021-12-29 14:1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