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频道

爱能得到报偿是我最想看见答案 – 《追风筝的人》

我是萱草

电脑版   2018-09-26 12:19  

有人说,真正的爱不是为了有所回报,而是一个人心甘情愿地默默付出。可是我想说,只有爱能得到报偿才是最完美的平衡。你呢?在看过《追风筝的人》这部电影之后你的答案会是什么?


阿米尔和哈桑


1978年的阿富汗虽然也比较贫瘠,但还是一个充满生气的国度。影片里喀布尔的小镇街道上有各种摊贩,市场上人群拥挤,12岁的阿米尔和他的伙伴哈桑在追逐风筝时还会惊得鸡飞狗跳。哈桑有很了不起的天赋,他不用往天上看也能知道风筝往哪个地方坠落。阿米尔很好奇哈桑是怎么做到的,但仍选择相信他。在追到风筝后,两个人拿着象征胜利的风筝走在黄昏木桥上的画面很美。


阿米尔和哈桑,一主一仆,哈桑对阿米尔无比忠诚,只要是阿米尔叫他做的,他无所不应。两个人一起放风筝,一起玩牌,一起恶作剧,一起看电影,一起做了很多事情。他们勾肩搭背地走在街头显得亲密无间,却因此受到了以阿塞夫为首的三个大男孩的挑衅与羞辱。在普什图人阿塞夫眼里,阿富汗的哈扎拉人弄脏了他们的土地,污染了他们的血统。


原来,哈桑是哈扎拉人,而阿米尔是普什图人,这两个民族在阿富汗历史上就一直矛盾重重。不过在阿米尔家里,哈桑和他的父亲阿里并没有被歧视,相反阿米尔的父亲还很看重两人,他私下里还对朋友拉辛汗说:每次阿米尔受欺负时,哈桑总是挺身而出的那个。对比哈桑的勇敢,阿米尔过于软弱的性格让他感到失望。这番话正好被阿米尔听见,一直渴望得到父亲肯定的他感到很失落,同时对哈桑略略有了嫉妒之意。


谁是懦夫?


斗风筝是全片一个很重要的情节,这个情节是整个故事的转折点。在阿富汗,每年冬天都有斗风筝的传统,这是所有孩子的盛大节日,能追到比赛中最后掉落的风筝被认为是无上的光荣。这个日子,所有人都很重视,包括阿米尔的父亲,他常常把自己当年连续割断14只风筝的记录挂在嘴边炫耀。1978年的冬天,电影镜头从各个角度出发,向观众展示整个喀布尔正在为风筝狂欢。所以当阿米尔在比赛中坚持到最后时,坐在看台上的父亲都激动地站了起来。不负所望,阿米尔割断了与他比拼的最后一只风筝。若再能追到那只最后掉落的蓝色风筝,将会是一场最为完美的比赛。哈桑自然站了出来,当阿米尔对着哈桑喊道:“一定要追到啊!”,哈桑转头用力地回应道:“为你,千千万万遍!”


令人激动的比赛不该有一个完美结局吗?那热乎乎的高兴劲不该再持续一会吗?可是镜头忽地一转,屋顶上放风筝的人都已散去,掌声和欢呼声也已悄然,一只断线的风筝孤零零地挂在屋檐边。享受了人们祝贺后的阿米尔独自一人寻找哈桑。阴暗的小巷,被践踏的风筝……所有的一切暗示着一种不详的氛围。果然,哈桑被阿塞夫一行三人抓住了。他们侮辱了哈桑,因为哈桑不肯交出阿米尔赢得比赛的风筝。阿米尔躲在角落里看见了一切,他没有出面制止,反而转身逃跑了。



白茫茫雪地上鲜红的血滴很是刺眼,可哈桑什么都没说,阿米尔什么也没问,两人之间有了一个不言而喻的秘密。从此阿米尔与哈桑变得疏远,他甚至开始对哈桑感到愤怒,为什么哈桑仍能像从前那样对他一脸真诚?他捡起地上的石榴一个个砸向哈桑,还向他怒喊着:还手啊,还手啊……终了,他说:“你是个懦夫。”

 

其实阿米尔说的是自己,他知道自己才是懦夫,哈桑的勇敢忠贞和善良宽容,越发显出他的卑劣无耻。他不能再看见哈桑,哈桑仿佛是时刻提醒自己的耻辱柱,所以他栽赃了哈桑。当阿米尔父亲质问哈桑时,哈桑看了一眼随即低头的阿米尔,他什么辩解也没有就承认了莫须有的罪名。或许小小哈桑在那个时候就明白阿米尔是不能承受自己犯下的罪过的。尽管阿米尔父亲原谅了他们,哈桑和父亲还是离开了这个让他们不再感到温暖的地方。很快苏联入侵,战争爆发,阿米尔随父亲逃离阿富汗去往美国,两个小伙伴就这样一别永相绝。


忏悔足够深刻吗?


二十年过去了,一个来自巴基斯坦的电话让阿米尔思绪翻涌,从前种种如在目前。一个无比忠贞、无比善良的稚嫩少年脸孔又浮现眼前,那个愿意为自己千千万万遍的少年,那个被自己栽赃陷害的少年如今怎样了呢?


我觉得影片特别真实的一幕是,阿米尔听到拉辛汗让他去喀布尔救出哈桑儿子时的第一反应。阿米尔说:“你能在那边找个人去吗?如果是因为钱,我可以付。”虽然阿米尔对哈桑深感愧疚,但显然这份愧疚还不足以使他抛弃在美国的一切去偿还哈桑。哈桑在他内心总是可以牺牲的那个,当年他不就为了自己内心的安宁牺牲了哈桑。

 

还记得恶魔阿塞夫在小巷里的话吗?“忠心的哈扎拉人,像狗一样忠心。但在你为他献身之前,你想过吗?他会为你献身吗?为什么他跟客人玩总不喊上你?为什么他总是在没有人的时候才理睬你。……”阿塞夫的话的确恶毒,但不无真相。哈桑卑微的出身和奉献一切的忠诚,让阿米尔在优越感中不由自主地轻视了哈桑。直到听闻哈桑是自己同父异母的兄弟,他才决定冒死前往喀布尔救出自己的侄子索拉博。原来他与哈桑的那份情义终究敌不过血缘相连的重要。


哈桑是和阿米尔同父异母的兄弟,这个设计是一种巧合,也可能是别具深意。这就解释了为什么阿米尔的父亲那么重视哈桑,每年生日还会特意送哈桑生日礼物。他的爱更多的是发自血缘,而非公义平等的信念。他认为这世上最严重的罪行是欺骗,可是他却整整欺骗了阿米尔和哈桑。阿米尔的父亲原本也是一个充满正义感的人士,也有不惧生死的勇气,但即使如此,他也不敢在喀布尔坦然承认哈桑的身份,那会影响他的声誉和社会地位。因为哈桑不光是私生子,还是一个哈扎拉人。

 

但是哈桑有什么错?他一直在尽心尽力、小心翼翼地守护着他与阿米尔的友谊,甚至在遭到残忍背叛后,他仍一如既往地等候着自己的朋友,直到死亡那刻他坚守的仍是对阿米尔一家人的忠贞。哈桑至死也不知道那个高大庭院的老爷原来是自己的父亲,也无法晓得阿米尔犹豫去救索拉博时的神情。我替哈桑感到心痛,在他付出了那么多之后,换来的却是如此寡情的对待。但我喜欢这份真实,创作者没有刻意美化人性的卑劣和他所处身份的局限。


《追风筝的人》这部电影是根据美籍阿富汗裔作家卡勒德·胡塞尼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说实在的,和小说相比,故事在变得更流畅的同时,也少了一些更撼动人心的力量和思想的褶皱深度。最为明显的就是为减少对冲突和矛盾的深入阐释,电影故事更趋向于简化和完美。就比如阿米尔对哈桑的感情在小说里复杂更多,许多心理描摹特别深刻细腻,还有阿米尔拯救和收养索拉博的艰辛过程在电影里变得过于容易和顺利等等。


还有一点特别想说,虽然战争和塔利班统治在影片里只是一掠而过的背景,但这对于观众的意义不该是随风而散的轻烟。塔利班伤害了美国,更残害了本国人民。那个为朋友拼命追赶风筝的少年哈桑,他只是随时局和命运任意摆布的千万普通人中的一个。我们都该记住战争荼毒的是百姓,戕害的是善良。愿世界永远和平,人民永远安康!


容我把哈桑写给阿米尔的信作为文章的结尾吧!“我梦到我的儿子长大成人,成为一个好人,一个自由的人,还是一个重要人物呢。我梦到花儿再次在喀布尔街头盛开,音乐再次在茶屋响起,风筝再次在天空飞翔。我梦到有朝一日,你会回到喀布尔,重访这片我们儿时的土地。如果你回来,你会发现有个忠诚的老朋友在等着你。”

——————————————

微信公众号:萱草的时光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需商业用途或转载请与原作者联系。

分享

相关信息
 
看完长津湖,不过圣诞节

2021-12-29 14:1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