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频道

《江湖儿女》 痴女和渣男的“中国往事” – 《江湖儿女》

ll安歌ll

电脑版   2018-09-25 12:23  

在中国当代导演中,贾樟柯绝对是一个特殊的存在,在他的镜头下,没有对城市生活的无病呻吟、没有对伦理道德的虚无讨论,他的目光,似乎永远定格在中国最真实的生活中、最朴实的脸庞上。

 

观察贾樟柯的作品,其中包含有一种淳朴的中国式乡土气息,你能从中看到他对曾经的追忆,对生活的记忆和理解!在纪录片《小贾回家》中贾樟柯说,“像我们这样一个县城,人们都有自己的生活和压力,但是当我拍电影的时候,这样一个场景,在中国电影里是没有的。我们的生活在中国电影中出现不了,这样很不公平。”

 

当都市职场电影、校园青春电影、玄幻动作电影越来越华美精致的时候,观众在大银幕上越来越看不到自己的生活,电影“造梦”的属性愈加明显,却也缺失了贴地飞行的真实感,让人不免遗憾。

 

2018年暑期档,《我不是药神》的大热让更多观众将目光投向现实主义题材,而致力于记录中国现实的个中翘楚——贾樟柯,也带着最新的作品《江湖儿女》,在大银幕上与观众见面了。

 

在《江湖儿女》中,主人公虽然从小镇青年转换成了社会“大哥”,但是仍然保持着浓重的贾樟柯式风格,地道的山西方言、粗粝的城乡画风还有隐藏在KTV的蹦迪男女,这些元素都曾多次出现在贾樟柯以往的电影作品中。


甚至在主人公的名字上,也有对前作的继承和沿用,也无怪乎,影迷们都在一致猜测,贾导有建立“贾樟柯宇宙”的野心。

 

《江湖儿女》讲述的是一个全新的故事,这其中有他对过去的回望,也有他的全新表达。

 

对于拍摄这部电影的初衷,贾樟柯在微博上发表了一篇长文进行解释,他写到:“我总在想,什么时候能拍一部电影,写写我们的江湖。不单写街头的热血,也要写时间对我们的雕塑。”

 

这是一部让世界重新认识“江湖”这一中国特色名词的电影。在武侠电影中,江湖是刀光剑影、快意恩仇;在古惑仔电影中,江湖是街头群战、血光遍地,但是这些江湖与当下的中国相距甚远。

 

喜欢贾樟柯电影的观众应该会发现,他的电影总是在记录着经济变革对最末梢中国社会的影响,对每一个中国人的影响,主人公也多是城乡中随处可见的男男女女,贾樟柯通过他们的喜怒哀乐,忠实地记录着中国社会的历史变迁。

 

在贾樟柯的理解中,江湖人多是社会边缘人物,他们抱团取暖,建立起地下帮会来保护自己,他们有自己的价值观、规矩和仪式,遵循这些规矩,就是江湖儿女们安身立命的根本。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曾经以情义为纽带聚集在一起的他们也都渐渐脱离了江湖。

 

山顶上,斌哥教会巧巧打枪,用这种仪式感给了巧巧一个“江湖人”的身份,因此在街头乱斗中,巧巧甘愿冒着坐牢的风险为斌哥鸣枪,这是她的情义。而斌哥却在五年的时间里,失去了对江湖道义的坚持,他的豪情和仗义也在时间流逝中逐渐被消磨。当原本锋芒毕露的“大佬”也选择退出,中国的“江湖”也就渐渐成为了历史。

 

如此看来,相比斌哥,电影中真正的江湖人反而是经历了背叛,最后也依然守着“情义”二字的巧巧。

 

在《江湖儿女》这个全新的故事中,赵涛诠释的巧巧,就是时代洪流下江湖女子的缩影,她坚强、仗义,身上带着特有的豪爽江湖气。在KTV里,伴随着叶倩文的《浅醉一生》,她与斌哥的一众兄弟们用脸盆盛酒,她大声喊出“五湖四海皆兄弟”,与众人一起义气豪饮,她身上有着不逊于男人的豪爽气质。

 

不过,在贾樟柯的镜头下,巧巧也不仅仅是一个“混江湖”的女人,她身上有更多复杂的情感,为了救斌哥,她被捕坐牢,出狱后,面对着物是人非,她也坦然地与曾经的爱人划清界限。当斌哥光环不再,以落魄的姿态寻求她的帮助时,她依然选择接受……

 

在巧巧身上,有着中国女人特有的善良和坚守。斌哥走出江湖,是为欲望作出的理性决定,而巧巧对斌哥的放手和再次接纳,则是守着情义作出的感性选择。贾导自述,《江湖儿女》描述的是“时代洪流中的江湖情义”,若以“江湖规矩”去评判,理性的斌哥背叛了江湖和爱情,感性的巧巧则更像是有情有义的江湖中人。只不过,江湖中也只剩下她了。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需商业用途或转载请与原作者联系。

分享

相关信息
 
看完长津湖,不过圣诞节

2021-12-29 14:1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