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频道

《我是检察官》让人动容的故事,是情与法的终极博弈 – 《我是检察官》

孤烟

电脑版   2018-09-24 12:18  

在商业电影大行其道的当下,想在电影院看到一部有责任感、能反映社会现实的主旋律电影变得越来越困难。事实上,在去年《人民的名义》爆火之后,观众对公检法投以更多关注,也渴望能看到更多相同题材、贴近现实生活的作品。在这样的情况下,《我是检察官》的上映显得很有意义,也填补了国内院线在打击犯罪、生态环保题材上的短缺。更难得的是,电影拍得够燃、够硬、够真实,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一部难得的好电影。

我生活在绿化相对不错的广东,要不是前些天的那场台风“山竹”,还对森林、绿化的重要性没有这么深的感触。小区里的树被“山竹”吹倒不少,坚持住的树枝和树叶也被吹的七零八落,马上就感觉自己的生活环境萧瑟了很多,也没有了树木带来的阴凉和清爽的空气。

当影响到切身利益才会报以关注,森林、绿化、生态环保,在很多人看来是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操心的事儿。以往的检察题材作品往往聚焦贪污受贿,从而完成对人性的投射,但《我是检察官》故事的主线是打击盗伐集团,在主题上另辟蹊径,也是国内首部以生态环保检察工作为主题的院线电影,显得特别有意义。

但是,光有好想法是不够的,拍好才算数。《我是检察官》最大的优点就是把保护生态环境、打击盗伐犯罪的故事讲的真实且接地气,感觉就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故事,有极强的代入感。

这种代入感来自电影主创不辞劳苦的创作,拍摄地选在贵州黔东南州,在最合适的地方找最合适的景,在看这部电影的过程中不断会产生由衷的敬意,山林、荒野、高空跳跃坠入湖水……演员和工作人员都很拼,为的就是呈现真实。

能做到这一点要归功于电影强大的幕后团队。其实《我是检察官》和同样高水准的《人民的名义》很有渊源,导演高亚麟是《人民的名义》的总制片人,在题材的把握上轻车熟路;编剧是时任贵州省黔东南州人民检察院常务副检察长傅俊等人,因此在大的故事框架和细节呈现上都非常到位,剧本扎实有厚度;在拍摄中也得到了黔东南州各区县的大力支持,所以才能完成如此真实的拍摄。

主旋律影片留给多数观众的固有印象,是有剧情、有人物但没场面,赏心但不够悦目。从这个角度出发,《我是检察官》称得上是反传统了。除了紧张的剧情,电影中还有精彩的动作、拳拳到肉的打斗以及紧张到手心出汗的森林围捕,每一场戏都让人记忆深刻。比如那场公路上的滑板戏就拍的很巧,有不少高难度的动作,肯定反复拍了很多遍。演员宣言也让我意外,没想到拍起打戏来会这么拼,他和邢佳栋擂台上的打斗非常热血;森林围捕的戏份能看出来拍的很专业,包括格斗擒拿的运用,没有刻意夸大,在合理范围内将剧情推向高潮。

当然,打斗是次要的,这些动作场面为的是突出情与法的终极博弈。电影中宣言饰演的石俊峰是一名青年检察官,在调查家乡红豆杉盗伐事件中,发现了当地森林公安个别堕落分子和盗伐集团有不清不楚的关系,同时更发现自己哥哥刘大利的大利集团也卷入其中。是选择公正执法,还是保全兄弟亲情?这对于石俊峰以及观众来说都是一道艰难的选择题。石俊峰彷徨犹豫过,甚至为了不妨碍执法,向领导申请换人,但最终毅然决然低选择站在正义这一边。最后石俊峰不但坚守住了自己的使命,还用情与理感化了哥哥,让他认罪伏法。更难得的是,在这个过程中,石俊峰也完成了人物的成长,最后终于成为合格的检察官。

写实、接地气的故事,紧张的节奏,以及在和犯罪分子斗争过程中对人性的深挖,《我是检察官》没辜负观众的期待,也对得起这个题材,是这个档期不可多得的正能量电影,值得观看。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需商业用途或转载请与原作者联系。

分享

相关信息
 
看完长津湖,不过圣诞节

2021-12-29 14:1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