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频道

当你开口说话,须比沉默更有魅力

央视新闻

电脑版   2018-09-15 00:07  

9月10日至16日为第21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普通话,不普通,作为现代汉语的标准语,学习之,不独培养出高雅的表达,更能滋养出峨峨兮若泰山、汤汤乎如长江的文化基因,入口入骨入魂灵。补上一节古诗文课,聆听“中国标准音”,传承千年文脉!

课前准备

如何欣赏普通话的语音美和节奏美

↓↓

◎汉语是声调语言,因而天然具有抑扬起伏的音乐性;音节分割明确而齐整,因而节奏清晰;元音占优势,无复辅音,因而声音响亮,"杂音"极少;加上语气词和量词丰富,又讲究丰富多彩的修辞手法,使汉语具有独特之美。

◎作为现代汉语的标准语,普通话的形式美可以概括为:

一,四声调型的升降曲折对比鲜明(分别是高平调、高升调、降升调、全降调);

二,没有急促的入声(无长短音区别,所有的韵母都可以延长),因而舒展平缓;

三,清辅音占优势,21个声母中只有m n l r 4个浊音,语音显得轻柔清亮;

四,轻声、儿化丰富,语调和重音变化多,因而表现力强。

这些都是构成语音美的重要因素,形成了普通话语音独有的听觉美,因而适于吟诵和演唱。

◎普通话词汇的80%左右是双音节词,其余多数是单音节词,只有少量词是三音节以上的词。双音节词搭配一些单音节词,便于在诗歌里构成有规律的节奏,体现一定的节奏美。

这正是诗便于表现粗犷、刚劲、兴奋、愤怒、直白等激烈外向的情绪,词便于表现细腻、温柔、忧愁、哀思、曲婉等平和内向的情绪的原因之一。

出自《普通话的审美价值》作者/袁钟瑞

△朗读音频出自“中小学语文示范诵读库”

作者丨[唐]王之涣

朗读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新闻主播 忠诚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出自丨北朝民歌

朗读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新闻主播 方亮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作者丨[宋]李清照

朗读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播音员 海霞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作者丨[元]马致远

朗读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播音员 安然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朗读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播音员 方明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朗读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播音员 雅坤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作者丨[三国]诸葛亮

朗读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主持人 姚科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读诗文,读懂自己》

节选自《坐看云起与大江东去》

作者丨蒋勋

口口相传的,是声音,是节奏,是旋律,是生命。

黄河长江的岸边,男男女女,划著船,一遍一遍唱著:“蒹霞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歌声、语言、顿挫的节奏、呼应的和声、反覆、重迭、迴旋,像长河的潮汐,像江流宛转,像大海波涛,一代一代传唱著民族最美丽的声音。

《诗经》十五国风,是不是两千多年前汉语地区风行的歌谣?唱着欢欣,也唱着哀伤,唱着梦想,也唱着幻灭。

他们唱着唱着,一代一代,在庶民百姓口中流传风行,咏叹着生命。

你可有几分在汉语中长大的骄傲?

我总觉得汉语诗是“语言”带著“文字”飞翔,因此流畅华丽,始终没有脱离肺腑之言的温度。

唐诗语言完美:“停车暂借问,或恐是同乡?”可以把口语问话入诗。

唐诗文字声音无懈可击:“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写成对联,文字结构和音韵平仄都如此平衡对称,如同天成。

在一个春天走到江南,偶遇花神庙,读到门楹上两行长联——

风风雨雨,寒寒暖暖,处处寻寻觅觅。

莺莺燕燕,花花叶叶,卿卿暮暮朝朝。

霎时让我觉得骄傲,是在汉字与汉语的美丽中长大的骄傲,只有汉字汉语可以创作这样美丽工整的句子。平仄、对仗、格律,彷彿不只是技巧,而是一个民族传下来可以进入“春天”可以进入“花神”的通关密语。

朗读诗文,最好的诠释可不可能是自己的声音?

我重读了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重读了白居易的《琵琶行》,一句一句,读到“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读到“相逢何必曾相识,同是天涯沦落人”,还是觉得动容,诗人可以这样跟江水月亮说话,可以这样跟一个过气的歌妓说话,跟孤独落魄的自己说话。

李商隐好像难懂一点,但是,我还是想让自己的声音环绕在他的句子中,“相见时难别亦难”,好多矛盾、好多遗憾、好多两难,那是义山诗,那也是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景况,我们有一天长大了,要经过多少次“相见”与“告别”,终于会读懂“相见时难别亦难”。

不是文字难懂,是人生这样难懂,生命艰难,有诗句陪着,可以慢慢走去,慢慢读懂自己。

图/视觉中国

中小学语文示范诵读库

“中小学语文示范诵读库”系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教育部合作,给全国学生打造的一部高标准、高品质的“有声语文教材”,为使所有孩子都有机会听到“标准中国音”,享受到平等教育资源。目前首批百篇作品已发布,集结70多位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优秀播音员、主持人和顶级录音师录制完成。

点击【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需商业用途或转载请与原作者联系。

分享

相关信息
 
看完长津湖,不过圣诞节

2021-12-29 14:1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