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频道

崔永元自费的抗战片,大大的良心! – 《我的抗战》

流量君

电脑版   2018-08-16 12:20  

首发于[君君电影院]微信公众号TVwanda,转载请注明出处 


昨天是日本无条件投降纪念日。

73年前的今天,随着裕仁天皇的投降录音广播到全日本,历时8年的抗日战争终于结束。

中国战胜了!

 

但时隔大半个世纪,战争早已远去,人们嘴上说着“这是场伟大的胜利”,但未必能真正感受到其伟大之处。

历史课本枯燥无聊,可如果历史活过来了呢?

今天这部高分纪录片,我一定要安利给你——


《我的抗战》 I 2010

豆瓣:9.4

推荐指数:★★★★★

 

本片的总策划大家都很熟悉:崔永元。

前不久小崔手撕明星大腕,最终使明星税率暴涨,可以说是中国良心了。


(来自凤凰网)


而这部纪录片同样很良心,不光素材积累就耗费了八年,更是小崔自筹资金带领团队制作。

且本片以抗战亲历者口述为主,辅以动画,呈现了一场更真实生动的抗战。

一集30多分钟,共32集,虽然看起来有些长,但故事绝对好看。

 

▌神勇大刀队,一夜砍死500多个鬼子

第一集,我们回到1937年,七七事变前的北平。

当时日军已经占领热河(东北三省),北平的三面也都被日军封锁,战争一触即发。

可驻扎在北平的29军,却连刺刀都没有。


因为造刺刀要钢,当时国内还没有大规模炼钢的技术,也没有那个财力。

可打仗没有近战武器怎么行?29军军长早就想过这个问题。

他购置镔铁,为每个战士打造了一把三斤多重的大刀。


虽然材质不如钢硬,但凭借着厚重的刀身和一套西北武师传授的刀法,这支队伍居然神勇无比!

早在1933年,29军在长城喜峰口夜袭日军,就凭借着大刀砍死五百多个鬼子,成为了当地的英雄。


其实大刀未必就比刺刀好用,是战士们拼死守卫家园的决心让大刀有了魔力。

而另一方面,北平的学生们也感受到国家存亡的危机,纷纷弃学从军,成为了29军中的“小孩连”。


可不管名声多大,装备落后、战士年龄小,而且处于被动防守的地位,这场仗还是太难打。

可是日军是不会停止侵略步伐的,对手越弱他们越兴奋。

终于,7月7日夜间,日军借口一名日本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北平西南的宛平县城搜查,被拒绝后,日军开始向卢沟桥开炮。


卢沟桥事变爆发了,日军全面侵华开始,此后的中国大地被战火烧遍。

飞机坦克大炮,日军优良的军备开始大举侵入,相比之下,29军显得薄弱不堪。

但即便如此,全国的民众们都走上街头,游行、演讲、募捐,极力支持着29军。


7月28日凌晨,日军又突袭29军军营,学生兵们在枪炮声中冲出抗敌。

一条枪,四颗手榴弹,200发子弹和一把大刀,这就是他们拼死战斗的全部装备。


他们大都还没用过枪,也不是正式军队,可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和援军的及时赶到,他们硬生生将日军赶出了阵地!

战士们英勇无比,可是随之而来的却是日军轰炸。


炮弹在军营内接连爆炸,霎时变成一片火海,1700多名学生兵,转眼间只剩下800多名。

这场战斗终究还是败了,北平失守了。


可战士们的大刀却在历史上划下重重一道,作曲家麦新一首《大刀进行曲》将那份热血永存在乐谱中。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全国武装的弟兄们!抗战的一天来到了,抗战的一天来到了!


▌击落日军21架战机,给鬼子“献礼”

自1938年2月18日起,重庆人民就失去了阳光,因为日军轰炸开始了。

这场惨绝人寰的大轰炸持续了五年半,只要天晴,日军的飞机就可能出现。


重庆人民被迫躲进阴暗潮湿的防空洞,学生也只能在这里上课。

而在同年4月,天皇的生日这一天,中国军人终于扳回一局。


36架日本飞机从芜湖起飞,悄悄逼近武汉,准备大肆轰炸来给天皇献礼。

但两个小时后,天皇收到了最扫兴的贺礼:21架日本战机被击落。

为中国人出了口恶气的正是中央航空学校毕业的飞行员们。


经此一事,他们成了市民尤其是女学生的偶像,可实际上,飞行员并没有看起来那么光鲜。

有数据统计,中央航空学校的飞行员从毕业到战死平均只有6个月,他们甚至来不及参加一场像样的战斗就牺牲了。


飞机更是少的可怜,日军有八百多架,中国只有三百多架,还得靠美苏两国援助。

而且这三百多架还不是都能用,真正能参加战斗的只有几十架。

实力太过悬殊,但战士们绝不认输,签下生死状,要跟鬼子拼个鱼死网破。


可结果是惨痛的,中方败多胜少。

战死的飞行员不计其数,其中就包括诗人林徽因的弟弟林恒。

林徽因悲痛欲绝,写下了《哭三弟恒》一诗,但她所悼念的绝不止她弟弟一人。


所幸山穷水尽时,美军的援助赶到,才解了燃眉之急。

不久后,中国政府开始向全世界华侨青年招募飞行员,世界各地的华侨一呼百应,纷纷赶来保卫祖国。

天空,本该是自由广阔的,但却一度成为人们的恐惧。

而中国飞行员们,则用生命将中国领空恢复了平静,将阳光还给了人民。


▌尸体遍地,但爱人还在身边

在战乱时代的大背景下,生存成了第一要务,可这并不意味着爱的消亡。

在第14集中,纪录片画风一转,将镜头对准了几位老人的爱情。


徐守源老人,抗战爆发时还在上大学,在看话剧时认识了女孩张定华。

二人暗生情愫,很快便坠入爱河,外界的炮火似乎都与他们无关。

但乱世之下,谁又能逃得过战争呢?


没过多久,日军攻来,二人便开始了逃亡。

一路上都是废墟、死尸,徐守源就让张定华闭上眼睛,他拉着她的手走。

在炮火横飞的年代里,二人之间不仅是男女之情,更是实实在在的患难与共。

后来二人回到昆明结婚,也等到了抗战胜利,展开了新生活。


可相比之下,其他受访老人的爱情则显得那么苦涩。

李基中老人,与青梅竹马的女孩琼轩情投意合,却因为要去参战而断了缘分。


后来李基中听说琼轩嫁了人,但过得并不快乐,投河自尽了。

几十年后,李基中老人仍忘不了那个十几岁时的倩影,甚至当时琼轩写给他的情诗他还能一字不差的背出来。


苏毅老人,在部队文工团时,结识了戏剧队的独眼小伙“小牛”。

“小牛”是个外号,他一只眼盲了,但非常聪明,念过大学,且对苏毅有爱慕之情。


但还没等这段感情升温,日军开始对晋察冀地区扫荡了。

撤退路上,“小牛”还热切地照顾生病的苏毅,可半路中,“小牛”膝盖中枪了。

由于物资匮乏加上卫生条件差,“小牛”因伤口感染去世,这段感情永远停在了刚刚开始。

而这也是大多数战火中的爱情的结局。


《我的抗战》是一部难得的抗战纪录片,因为它的镜头对准的是亲身经历的普通人。

而它也在豆瓣上获得了9.4分的高分,足见观众对它的认可。

可是再仔细看,评价人数却只有不足两千人。

如此良心巨制,却少有人问津,是何道理?

确实,抗战这个题材太过沉重,纪录片的形式也让许多人望而却步。

可历史绝不能忘,是为了记住伤痛,更是因为我们如今的生活是那些英雄们也曾经向往的,可他们选择了牺牲自己来成全后人。


他们,不能,也不该被忘记。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需商业用途或转载请与原作者联系。

分享

相关信息
 
看完长津湖,不过圣诞节

2021-12-29 14:1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