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频道

离开与自由 – 《小偷家族》

花由之

电脑版   2018-08-09 00:11  

小偷家族刷爆了我的朋友圈。海报内容简明扼要,一两句文字高度提炼,既有主旨,又戳中泪点。

 

「把别人多余的感情和关系据为己有,算是偷吗」

 

「除了爱,我们什么都没有」

 

……

 

很多人说这是枝裕和在探讨家庭关系的伦理重组。

 

电影里面看到妈妈信代说

 

「我们是被她选择的」

 

脑袋里自然回想蔡康永曾在「奇葩说」里面曾提到的观念,「父母是不能选择的,爱人是可以选择」,人的自由在血缘亲情里被道德一次次绑架,在不能选择中成了潜在的牺牲者。

 

毕竟,很多人,不是「生下孩子,就自然而然的成为父母」。

 

这也许是我们这一代人,在一种没有被爱的教育模式下长大的孩子的集体控诉。

 

就如同我朋友经常跟我说到,有的人,一辈子不配做父母,比如我的爹妈。

 

那什么样的人可以成为父母呢?

 

在爱的温情脉脉的面纱下,治和信代就是我们向往的父母形象。

 

尽管生活艰难,生存不易,一家人整整齐齐,团结在一起,就是幸福。

 

就像祥太的语文课本里面写到的

 

「当一群小黑鱼团结在一起,他们就拥有巨大的能量」(记不清原话了,大概这个意思)

 

枝裕和歌颂这种家庭的团结吗?我猜他也很怀疑,否则信代也不会在监狱里对祥太说出「这是不够的」这样歉疚的话来。

 

我们看到,片尾,祥太对治说他是「故意」被抓到的,成了影片最后突如其来的一个问号,在我们巨大的惊愕还没有被抚平的时刻,祥太又突然叫了治爸爸。

 

祥太的转变是从百货店的老爷爷给了祥太两根棒冰开始的,祥太因此有了是非观,他突然懂得,偷窃是一种罪,而非游戏。

 

正是出于哥哥之爱,不愿意妹妹也走上错误的道路,祥太才在便利店里面「故意」做出很大的动静,干扰店员的注意。

 

如果说这种「故意」还缺乏深思熟虑,而是一种朦胧道德是非意识之下的临时起意。

 

那么在警察的循循善诱说出「真正的父母,是不会抛弃你自己跑掉」的话之后,祥太的「故意」才有了坚韧的意识。

 

团结背叛和离开,在我看来是枝裕和的另一个严肃的表达。

 

团结之下的消亡和背叛离开的成长是生而为人的巨大悖论,一种道德伦理困境。

 

正如信代和治要选择放弃祥太逃走,他们才能躲过法律的制裁;祥太也只有在选择「背叛」父母之后融进真正的社会而最终成长。

 

马克思说,人是社会的动物。

 

人只有被抛进社会中才能成长,而成长便注定孤独,而孤独后的我们又需要寻找相互取暖抱慰相依的人,然后组成家庭。

 

一个无解的死循环。

 

我想到鲁迅笔下那个孤独的过客,他要摆脱一切束缚,走向没有未来没有过去的世界,而成为一个真切的人。

 

过客不害怕孤独吗?我猜也是怕的,不然也不会有「惯于长夜过春时」这样的感叹,然而他却必须要一直走下去。

 

就像崔健唱的「我要从南走到北,还要从白走到黑」。

 

这是自由的代价。

 

晚期的马克思说,人不仅仅是劳动的动物,人还有精神的需求,一种追求自由的需求。

 

祥太也必须离开,以治追赶不上的速度离开,他才能活在非幻想的温情脉脉面纱下的意淫世界,然而枝裕和却又无比的心软,他不忍心一个孩子去面对那巨大的孤独。

 

用一声「爸爸」,抱慰了祥太,也抱慰了孤独。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需商业用途或转载请与原作者联系。

分享

相关信息
 
看完长津湖,不过圣诞节

2021-12-29 14:1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