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频道

克里斯托弗·罗宾 自主规制的百亩森林 – 《克里斯托弗·罗宾》

Cydeny

电脑版   2018-08-06 22:04  

玩具熊在西方文化中似乎已经成为了一个传统而又重要的意象:从力量的代表,到软萌的外形和对糖分的喜爱,在某种程度上,它们代表了成人对孩童成长的期许和愿景。而在商业化的浪潮中,当子供向的童话故事逐渐失去魔力的时候,泰迪熊,帕丁顿熊和小熊维尼们,也不得不寻找更好的栖身之所和表现形式。

但《克里斯托弗·罗宾》不是《帕丁顿熊2》,更不是《帕丁顿熊》。

公平地讲,如果不大幅改造的话,低龄且慢热的《小熊维尼》并不是适合大银幕的优秀题材,由于缺乏对观众的持久吸引力,导致《小熊维尼》既没有赶上《加菲猫》《蓝精灵》的CG热潮,也没有赶上《小飞侠:幻梦起航》《爱丽丝梦游仙境》这样,试图从经典童话中凭空挖掘猛料的魔幻化浪潮。上一部质量上乘,但没有获得商业成功的,还要数到迪士尼在2011年推出的2D手绘动画《小熊维尼》,但对于近年来自信心爆棚的迪士尼来说,这显然还不够。于是在招揽了2004年《寻找梦幻岛》导演,马克·福斯特之后,《克里斯托弗·罗宾》就这样出现了。

仔细观察迪士尼在近年的市场表现的话,就会发现一个有趣的传统:除了漫威,星战和自家动画改编的真人电影,几乎很难找到真正的成功案例。从《明日世界》到《时间皱折》,迪士尼的高成本“原创”CG大片与口碑和票房都离得很远。而《克里斯托弗·罗宾》现在也要继承这一“优良”传统。尽管7500万美元的小规模制作成本能够大幅减轻回本压力,但电影本身的无趣和乏味,很难被精良的CG特效所掩盖。你能够感受到《克里斯托弗·罗宾》在制作上的用心,但电影在创作思路上至少过时了20年。考虑到迪士尼很可能受到《帕丁顿熊》和《比得兔》之流诱惑,《克里斯托弗·罗宾》至少被对手们甩出几条街——你所期望的既童真又略带忧伤的《小熊维尼》,完全能在《帕丁顿熊》里看到;但在《克里斯托弗·罗宾》里,只有秋风萧瑟的百亩森林,和脏兮兮的毛绒玩偶。

早在1991年,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就想在《铁钩船长》里,通过长大成人的彼得·潘,在梦幻岛上探讨一堆乏味干瘪的中年问题。而结果,就是一部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和罗宾·威廉姆斯的职业生涯中,最差的电影之一。相比之下,《克里斯托弗·罗宾》至少还有一些不错的笑点,但电影无法在自怨自艾和不忘童心之间获得平衡。


 

按照好莱坞的经典惯例,当一部电影有太多编剧插手的话,这很可能不会是一个好剧本。除了原著作者A·A·米尔恩和插画家E·H·谢泼德,《克里斯托弗·罗宾》的剧本来自两位故事作者,三位职业编剧——其中艾丽森·施洛德(《隐藏人物》)和汤姆·麦卡锡(《飞屋环游记》)明显是紧急救场。然而,这样一个繁琐复杂的剧本,并没有让七零八落的中年危机融入《克里斯托弗·罗宾》的概念里。而剧本最大的问题,似乎是创作者们不愿意让维尼在戏中人/观众的眼中,被视为“玩具”或“幻想朋友”,而是具有真正的生命。这一设定和《帕丁顿熊》的处理方法类似,但这让克里斯托弗·罗宾在电影初期,因为长大成人而离开小伙伴的行为背后的意义,变得难以理解,也让他在成年之后,再遇小伙伴之后的“羞耻感”显得莫名其妙。

事实上,去年的《再见,克里斯托弗·罗宾》就选取用了一个类似的题材,将A·A·米尔恩与儿子克里斯托弗·罗宾之间的关系加以展开,认为后者的童年受到了父亲巨大文学成就的影响,让他反而对《小熊维尼》有了更加复杂的情感。合理地说,这个角度是一个风险更大,但也更有趣的开发方向。反观马克·福斯特在《克里斯托弗·罗宾》采取的保守态度,重新回到了《寻找梦幻岛》外加《铁钩船长》的模式上,陷入了自主规制的怪圈。尽管对于在怀旧的年代感上做得相当成功,但整部电影显得格外陈腐:又是成年人不懂如何平衡工作与家庭;又是成年人必须找回不知丢在哪个角落里的童年,才能成为更好的成年人。

有意思的是,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好莱坞一方面在编排单身母亲打好几份工养家糊口,还能遇到白马王子(《落水情缘》),一方面又在编排中年油腻男人只顾工作养家糊口,不知孩子今年几岁。这种基于性别的偏见和差异,倒是鲜见翻转的情况出现。

即便如此,好梗不怕老,但是怕就怕在缺乏亮点。《克里斯托弗·罗宾》全片的情节和亮点,几乎都被预告片一网打尽,剩下的内容似乎既不是为了娱乐儿童,也不是为了娱乐成年人,白白浪费了经典卡司们的卓越配音——顺便一提,刚刚卸任神秘博士的彼得·卡帕尔蒂在本片中为兔子献声,此外他也曾经出演过《克里斯托弗·罗宾》难以赶上的标杆,两部《帕丁顿熊》。

 

 

与资质平平的电影本身相比,伊万·麦克格雷格成为了电影在真人部分的重要支柱。和科林·法瑞尔类似,伊万·麦克格雷格明明是很好的演员,但挑选商业电影的口味实在一般,总是出现在差强人意,甚至糟糕的电影中(比如《贵族大盗》),实在是令人感到奇怪。

其实对观众来说,沉浸在中小成本艺术电影,倒不是不能接受;而如果是为了《欧比旺外传》而委身迪士尼的话,倒也是情有可原。但在商业电影上的古怪偏好,就有些理解不能了。

《克里斯托弗·罗宾》与《帕丁顿熊》之间的区别,大概就是《真探》两季之间的区别:后来者总是不能区分沉静和沉闷,治愈和致郁。

迪斯尼的《克里斯托弗·罗宾》是一部公式化且无趣的电影,明明有能力呈现有意义有深度的角色,但却剥夺了他们展示的空间,甚至存在理由。作为“家庭急救”类型电影,它甚至都难以让人感到有趣,还不如重温2011年的《小熊维尼》动画要更加实在。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需商业用途或转载请与原作者联系。

分享

相关信息
 
看完长津湖,不过圣诞节

2021-12-29 14:1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