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频道

《分裂》 一部披着惊悚外衣的心理分析佳作 – 《分裂》

毕克肖

电脑版   2018-08-04 00:09  

 

《分裂》是印度裔美国导演奈特•沙马兰2017年的作品,属于叫好又叫座的一类。曾连续三周夺下北美的票房冠军,作为一部低成本的悬疑惊悚片击败了同期上映的由范迪塞尔主演的动作大片《极限特工》,并且还入围了向来以标榜艺术创新著称的老牌电影杂志《电影手册》年度十佳的第八名。在近十年以来,奈特•沙马兰执导的数部电影一直境况不佳,不仅票房失利而且在舆论上也往往遭到影评界的diss。《分裂》可以说是沙马兰导演的翻身之作。

 

《分裂》是一部典型的作者化的悬疑惊悚片,它既保留了悬疑惊悚片的类型元素,又在套路化的类型架构中融入了导演个人化的心理分析色彩,从而使得本片不仅仅是一个充满血腥气的惊悚故事,更以其对主人公内心创伤的刻画而显出了一定的深度。

 

就观众对于悬疑、惊悚、血腥的期待而言,本片是能够让他们不虚此行的。开场仅2分多钟的导入戏后,三位年轻的美利坚合众国的的主人公们就被一位来路不明的暴徒于光天化日之下绑架,关进了一间密闭的地下小屋。影片的开头简洁利落的交代了故事的人物关系和矛盾事件,观众在影院里几乎没有多少心理准备就被抛入了对三位年轻姑娘命运的担忧,她们为什么被绑架?她们能否逃脱?故事一开始就设置了一个总悬念:姑娘们能否逃离困境?影片接着以两条线索展开叙事:一条是姑娘们和绑架者周旋意欲逃离困境,一条是对绑架犯的刻画和分析。实际上,影片的展开即是以姑娘们能否逃离为总悬念,同时交代绑架者的分身和作案动机。随着情节的展开,绑架者的身份和动机渐渐清晰:他原来从小受到母亲的虐待,从而产生病态心理以及反社会人格。他绑架年轻女性的目的在于一种变态的性的满足和对社会的报复。于是,主人公们如何和能否逃离危境便成为贯穿始终的悬念。绑架者实质上是恐怖片里鬼怪的变体,一个多重人格分裂者的设定,类似于《沉默的羔羊》里的专剥女性皮肤变态连环杀手。深藏在幽暗深处的“野兽”人格体格健硕、力大无穷、嗜血冷酷。片尾的食人场面,血腥残忍,是会给恐怖片爱好者以极大刺激的。

 

能够被《电影手册》杂志的编辑们选入年度十佳,仅靠娴熟的类型片套路显然是不够的,它还需要对人性或现实的深度挖掘作为依托。《分裂》注目于主人公内心深处创伤心理的表现,从而使其在向来注重感官刺激的惊悚片类型中开掘出一道幽深的心理分析的鸿沟。本片为人所津津乐道的是其主人公的分裂人格的设定。主人公凯文自幼受到母亲的严格管教以致虐待,分裂出23重人格,影片虽然没有展现出其各不相同的23重人格的设定,但还是惊人的展现了其经常出现的8重人格。这互不相同的8重人格都是由其扮演者英国演员詹姆斯•麦卡沃伊通过精湛演技展现出来的。而最令人战栗的便是其中的两重人格:丹尼斯:具有犯罪倾向、冷血认真、做事一丝不苟;“野兽”:体型健壮、嗜血残忍、具有攻击性和反社会倾向。凯文的人格分裂起因于幼时的虐待,其实质是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同时也激活了其人性中幽暗的恶本能。丹尼斯和“野兽”这两种人格实际是人性恶的代表。由于受伦理道德和法律的约束,常人身上的恶本能往往潜藏于心底的深层。而片中的凯文由于受童年创伤加害,人格的平衡机制失去协调,恶本能便赤裸裸的冲破理性的堤坝,幻化成反社会的人格,成为危害社会的怪物。片中的另一位主人公凯西同样受到亲人的“加害”。她常年受到叔父的性骚扰,变得落落寡合、不合群,有自虐倾向。其实,她和凯文一样,都是受害者,都受到家庭至亲的虐待,一个异化成反社会的罪犯,一个精神抑郁落落寡合。影片就这样将批判的矛头指向了社会的最小单位:家庭,道出了作为温情象征的家庭也有毒害个体的可能性及其可怕后果。

 

在影坛耕耘多年的导演奈特•沙马兰向来以构思精巧、风格细腻著称。《分裂》表面上是一部注重悬念设计和惊悚气氛营造的类型娴熟之作,内里却是对主人公进行精神分析的具有一定批判力度的现实主义佳作。其叙事平稳扎实,娓娓道来,彰显大家风范。景别上以近景和特写为主,摄影机紧紧的框住主人公,使观众能够走进凯文那扭曲、痛苦、彷徨、黑暗的精神世界。有两处象征镜头的运用精心构撰,但看上去自然随意。弗莱彻医生诊所的楼梯,用俯拍镜头拍摄时犹如一个螺旋形的向心圆,意味着剧情的展开仿佛是缓缓的走进主人公凯文的心灵世界。当凯文拒绝了弗莱彻医生对他的医治,仰拍凯文离开螺旋形楼梯的镜头意味着他将放弃理性对人格的主导,从而坠入犯罪的深渊。

 

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繁花似锦的电影,一个深度解析电影的公众号。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需商业用途或转载请与原作者联系。

分享

相关信息
 
看完长津湖,不过圣诞节

2021-12-29 14:1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