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频道

根植于生活的再创作是电影艺术重要的价值体现 – 《我不是药神》

jisuocrystal

电脑版   2018-07-25 00:06  

 

    正文之前首先向诸君明确本文的逻辑前提和关注点:这篇文章是从国家整体进步发展、改革顶层设计落实的宏观角度立意的,试图从电影艺术的角度反观电影本身,反观改革深水期顶层设计之于医药领域本身。所以,看过电影之后,有两个主要观点是可以肯定的:一是,国产电影的确在尝试新的题材,尝试比以往“质”的提升。同时,就文化产业本身来说,从近些年影视题材和审查角度看,文化领域比以往表现出了更大的自信、开放和正能量,当然,还需慢慢继续提升。二是,就电影所反映的社会现象来说,满足大众的需求,实现大众获得感,就这点上在医药领域的进步是需要肯定的。电影本身起到了正向引导的宣传效果,同时,就我国医药水平发展、医药行业治理发展来看,电影向大众传达了很多信息。需要结合现实才能理解上述观点,这里提供的实例是:柳叶刀排名的进步、进口药的零关税、大病医保 等。以下开始正文。

         

    中国电影艺术随着经济发展不断发展,以《战狼Ⅱ》为代表的国产电影不但产生了优秀的票房成绩,而且凸显出国产电影人对价值、文化的深入挖掘,并不断创新的大趋势。在这样的背景下,电影《我不是药神》在艺术创作中有其独特的表达方式:根植于生活的再创作,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关注人的“获得感”,剖析社会现实,批判而又引领“推动社会发展”的主旋律。

    可观赏性        

   《我不是药神》具备了完整的故事性和丰富可观赏性的艺术特点,融合了喜剧元素、悲剧元素、批判元素、教育元素,这是电影本身在编剧、创作上取得的成绩。故事、人物、场景、冲突(矛盾)、取景、事件共同构成了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而跌宕起伏的冲突发展脉络让观众经历了开怀大笑、若有所思、沉重叹息、释然感动。当然,这些离不开演员的辛苦付出和到位的表演。

    印度元素        

    “印度”之于国人,本身就是一个丰富的话题元素和符号元素,而随着一曲《Aankhein Khuli》(点击音乐链接)拉开了电影的序幕,自然而然,我们就知道这部电影跟印度脱不了干系,最近几年泰国元素、印度元素在国产电影里出尽风头,而印度宝莱坞的电影更是被人所熟知,联想到这些我们不禁要想看下去,《我不是药神》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好奇心由此被点燃。

    一个群体

    这是一个备受病痛折磨的群体,他们是千千万万的白血病患者,在电影里这个群体原本是隐形的,却与主人公程勇结下了千丝万缕的关系,于是他们在电影中慢慢显现,变成了真正“主角”。这也是整部电影价值追求得到升华的关键所在,从关注主人公的命运,到关注周围白血病朋友的命运,再到关注整个群体的命运,在纷繁变化的冲突中,这个群体得到了国家最好的回应,获得感增强。

    人性关怀        

    迫于生计和赚钱保命,主人公与白血病群体有了交集,铤而走险走私药品。亲眼目睹白血病患者生活的不堪,不忍高价向他们出卖药品。对彭浩产生了恻隐之心,收留其工作,关心他的成长。在知道高价药让众多病人只能等死,与走私药品犯法之间,再次选择走私,不同的是用自己的钱补贴病患,不再以盈利为目的。在发生一夜情的一念之间,他没有坐怀不乱,但欲望与克制之间,最终选择了克制……整部电影中充满了基于人性和价值矛盾冲突的选择,每个的人都是那么得真实而又坚定,多数人都在坚守善良和职责,这就是人性的彰显,没有绝对的非黑即白。

    看病贵 

    电影创作的故事原型来源于真实的人物和经历,这是电影创作的起点更是这部电影价值得到升华的终点。看病贵、看病难、医患关系紧张是医疗资源供给与人民需求之间矛盾的集中体现,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如何通过电影艺术创作的形式,解读问题、剖析问题,进而向观众提供直观、客观的全景展现,激发思考,是电影正确批判,升华价值导向的重要着力点。而,这部电影通过喜剧元素、悲剧元素的交互运用,让欢笑与沉思,思考与泪点得到了集中释放。回到现实中来,中国医疗事业正是在这种曲折中向前发展的,27年来,医疗水平得到了大幅提升。(参见文末数据)

    情与法

    当治病与走私不得不二选一的时候,当群众陈情法外开恩与抓捕走私犯罪不得不二选一的时候,当依据刑法对销售假药、走私定罪量刑与社会影响、稳定发生冲突的时候,该怎样作出平衡?这部电影全面的展现了公安机关立案侦查,法院审判、判决、减刑等重要司法阶段,情与法的价值关系。 同时,现阶段,保护知识产权(不论是外国还是本国)是当下中国开始重视起来的问题,电影也有提及。可以说,既起到普法教育的意义,又展现了司法社会效益最大化的典型意义。 需要明确的是,电影中的“情”实际上不是侠义的“人情”,准确是说是“社会效益”,法治本质上所追求的是“人的需求”,当面临社会效益与法律规定冲突时,意味着法治的发展没有跟上社会经济发展的节奏,这也从法治的角度说明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必要性。

    关于法治

    区别于一般的涉及公安执法、法院司法的影视作品,《我不是药神》向观众传达的信息至少有以下特殊点:公安机关执法、法院司法面临社会效益的考量(即两难选择)、知识产权保护面临立法目的与法治价值的局部冲突,因为,在既有法律条件下,无论选择保护哪一方,都无法真正达到最优的结果。从法治角度看,依法治国就是执法、司法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开展工作,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从市场经济角度看,保护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必须保护其知识产权,最终保护的是社会创新发展的土壤。从社会主义发展人民获得感、拥有美好生活的角度看,要在一定范围内平衡社会不公,尽可能让大众在平等、自愿、等价有偿的市场上获得医养产品和服务。到这里,争议焦点是:创新发展的成本如何分摊?怎样有效的解决“拿钱买命”的社会问题?这些都是电影备受讨论的争议点,同时也是国家法治发展要去解决的问题。

    回归现实,点亮希望  

    电影的最后,交待了一个圆满的结局,基于主人公实施的犯罪行为主观上没有营利的故意,客观上没有造成严重的危害后果,且能够认识到违法的事实行为,被法院减刑,提前出狱。而国家对于治疗白血病(也称“血癌”)的该药物纳入医保,让千千万万的人都能看得起病。对应的现实是,国务院决定对进口抗癌药实施零关税并鼓励创新药进口,从2018年5月1日起,将包括抗癌药在内的所有普通药品、具有抗癌作用的生物碱类药品及有实际进口的中成药进口关税降至零,使我国实际进口的全部抗癌药实现零关税。

    社会治理        

    从深层次上讲,文艺创作关乎文化软实力,更关乎传播、引导、影响正能量,电影情节值得称赞的关于社会治理地方有:公安机关侦查刑事案件与当事人的互动,执法、司法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同时考虑到社会效益影响因素,进而推动了行政、立法、司法在核心问题上的协同一致,这一点上必须点赞。而且,这部作品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是对改革进入深水区的一个小小的微纪实,因为,自十八大进行改革顶层设计以来,各个领域已经在悄然发生变化,难道不是吗?

    优秀的文艺作品        

    一言蔽之,优秀的电影艺术作品是中国文化符号的重要载体,既传达了新时代中国的精神风貌,也引领了中国文化核心价值的传播,更彰显了国人越来越趋于成熟、理性的审美追求和文化自信,此为当下电影艺术发展的方向。这些年以来,在国家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战略背景下,文艺创作呈现出了新的局面:更开放、更包容、更自信、更具有公信力。     

    总之,在前面确立的逻辑前提下看,这是一部优秀的电影作品,是无愧于时代的电影作品。(完)


参考数据:        

       2018年6月初,《柳叶刀》发布了最新一份全球医疗质量和可及性排名。中国综合指数得分(78),在世界参与排名的195个国家和地区中,位列第48名。报告称,中国医疗事业发展顺利,医疗质量也不断提升,27年间HAQ指数上升了30.5分(1990年47.5分,2018年78分),是全球进步最大的5个国家之一,其余四国为韩国、土耳其、秘鲁和马尔代夫。(本资料来源于《柳叶刀》网站)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需商业用途或转载请与原作者联系。

分享

相关信息
 
看完长津湖,不过圣诞节

2021-12-29 14:1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