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频道

《神奇马戏团》 一场“OG”的胜利 – 《神奇马戏团》

陈老北

电脑版   2018-07-20 18:06  

随着一档综艺节目的热播,吴亦凡口中的“OG”正在被越来越多人搜索和了解。所谓“OG”,是指Original gangster或者original generation,意为带着些传统坚守的先驱,如果用一个汉语词与之对应,大概应该是“老炮儿”。

 

“马戏团”这件事儿,就显得非常“OG”。在电影《神奇马戏团》里,我们能看到很多美国上世纪二十年代的影子——一个破败的濒临倒闭的马戏团,画着滑稽浓妆的小丑谄媚地讨好着年幼的观众,各种动物和演员们在舞台上做着高难度的动作,恍然间,仿佛带着观众重返了属于剧场表演的最后的黄金年代。

 

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短短20年里,围绕着时报广场和百老汇大街,出现了80多座剧院。那时还没有广播电视,体育娱乐也还没有兴起,人们的主要娱乐形式就是舞台演出。欧洲歌剧、歌舞杂耍、小丑马戏、话剧、戏曲交相辉映,在1928年达到了巅峰,浮华遍地的纽约,成为这颗星球当之无愧的娱乐中心。

 

形势在次年的1929年急转直下。美国爆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股市崩溃使很多剧院和制作人倒闭破产,收入下降的人们也无力更多地看戏。同时,广播电台和收音机得到普及,电影已经有声化,物美价廉的电影,几乎消灭了剧院。

 

《神奇马戏团》的男主角欧文所面临的困境与彼时如出一辙。而在了解这些背景之后,本片的野心也水落石出——在一部足够幽默、足够有趣和精良的合家欢影片之上,主创们又为它抹上了一丝自己心头不易察觉的悲伤。

 

影片导演是曾执导《花木兰》并荣膺膺动画业最高荣誉——安妮奖最佳导演奖的托尼·班克罗夫特,形象设计来自《寻梦环游记》、《海底总动员》、《怪兽公司》、《怪物史莱克》等大热影片的人物之父卡特·古德里奇,更不用提为影片配音的“甘道夫”伊恩·麦克莱恩和好莱坞传奇西尔维斯特·史泰龙。他们都是好莱坞当之无愧的“老炮儿”。

 

我想史泰龙发出“这是一个完美的剧本”的感慨时,一定是察觉到了那一抹悲伤。这世上配得上“完美”二字的事物,一定不会缺少伤感,就仿佛悲情人生的罗伯特·巴乔、里奥·梅西,博尔赫斯笔下的南美大陆和那些让人心碎的电影。

 

《神奇马戏团》在制作上足够精致,影片中的小女孩躺在熊爸爸身上时流口水,熊身上的毛发随之有了明显颜色变化以及化学变化,这简直是堪称偏执狂般的精致。而此起彼伏的笑点、紧凑的情节以及传神的动物角色刻画,都向观众证明这是一部严格的好莱坞标准之作。

 

而在取悦儿童观众之余,每一个被社会打磨过的成年人,在其中或许会在谄媚的小丑身上找到同理心,或许会在欧文的中年困境中看到自己的影子,或许乔伊曾是你想成为或者想寻找的女性样子,或许马戏团里那些在空中飞翔的演员、憨态可掬的动物、复古的色调和破旧的座椅,是你不忘的同年旧梦。

 

欢笑留给孩子,深沉留给自己,在“old school”正在成为潮流的今天,这个强者如林的暑期档,《神奇马戏团》或许能走出一场老炮儿式的胜利。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需商业用途或转载请与原作者联系。

分享

相关信息
 
看完长津湖,不过圣诞节

2021-12-29 14:1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