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频道

关键核心技术该如何突破?习近平给出路线图

央视新闻

电脑版   2018-07-14 22:10  

在人的方面,既要释放科研人员本身的创新活力,充分发挥科学家和企业家的创新主体作用,同时还要为科技人员做好服务工作。本次会议特别提到要培养组织型人才,他们一方面可以贯彻国家科技政策,另一方面也可以成为科研人员的知心人,一起推动科技创新。

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不仅需要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还需要创新资金等方面的支持。这方面,会议也做出安排:

1、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独特作用,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

这个制度优势就是集中力量办大事。今年4月26日,习近平在武汉考察时就提到,过去在外部封锁下,我们自力更生,勒紧裤腰带、咬紧牙关创造了“两弹一星”,这是因为我们发挥了社会主义制度优势——集中力量办大事。下一步,科技攻关也要这样做。6月14日在山东考察时,习近平再次指出,要坚持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

△6月14日上午,习近平在济南考察浪潮集团高端容错计算机生产基地

2、鼓励科研院所和科研人员进入企业,完善创新投入机制和科技金融政策。

5月28日,习近平在两院院士大会上曾经表示,要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的主体。要发挥市场对技术研发方向、路线选择、要素价格、各类创新要素配置的导向作用,让市场真正在创新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在财力等资源的投入方面,既要集中力量办大事,同时也要发挥企业和市场的作用,协同发力推动创新,突破核心技术。

在5月28日的两院院士大会上,习近平强调,要坚持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要优化和强化技术创新体系顶层设计,明确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创新主体在创新链不同环节的功能定位,激发各类主体创新激情和活力。要加快转变政府科技管理职能,发挥好组织优势。

推动科技创新、突破关键核心技术需要系统安排,也需要在体制机制上进行创新,从而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更加充分利用好各方面资源。对此,本次中央财经委员会会议也作出系统规划:

导向:按照需求导向、问题导向、目标导向,从国家发展需要出发。

两个“系统”:聚焦国家需求,统筹整合力量,发挥国内市场优势,强化规划引领,形成更有针对性科技创新的系统布局和科技创新平台的系统安排。

基础设施:完善科研平台开放制度,完善国家科技资源库,培育一批尖端科学仪器制造企业。

创新联合体:推进产学研用一体化,支持龙头企业整合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力量,建立创新联合体。

对外开放:扩大科技领域对外开放,充分利用国际创新资源,开辟多元化合作渠道,精准选择合作领域,加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对外科技交流合作,强化创新伙伴关系。

综合这些因素,会议强调,要形成关键核心技术攻坚体制。同时,要加强党中央对科技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形成推动攻克关键核心技术的强大合力。

关键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对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安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让我们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规划的这份路线图,切实提升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努力早日取得重大原创性突破,为我国发展提供有力科技保障。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需商业用途或转载请与原作者联系。

分享

相关信息
 
看完长津湖,不过圣诞节

2021-12-29 14:1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