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潮资讯

豆瓣评分9.2 当年播出时万人空巷 公认大陆最牛刑侦电视剧

COCO

电脑版   2018-09-11 20:20  

我是『说客』,这回说谁?说一部根据真实案件改编的刑侦电视剧《12.1枪杀大案》。

这部电视剧1999年上映。时至今日,很多人都认为该片是大陆最牛逼的刑侦剧。『说客』我也觉得如今的警匪影视作品还无出其右者。

如此高的评价,『说客』认为原因很多:

1、王双宝演出极其精彩。

2、它以一种少有的视角,真实呈现了当时西安的社会百态,让人回味无穷。

3、正邪斗法,情节紧凑,扣人心弦。

4、气质野性,邪气十足的主题曲,贴合主题,不觉让人汗毛倒数。

上世纪末的中国,农村破败,城市工厂凋零,国企改革致使大量工人下岗失业,大批农民工涌入城市谋生、城市中失业者为生计苦苦奔波。西安,这座千年古城鱼龙混杂,非常混乱,宁夏甘肃四川内蒙等多地的三教九流都混杂于此。

打工的人群中有很多都是青少年,尤其是宁夏农村中的众多孩子,他们早早辍学出门打工,其中很多没有文化甚至连字都不识,这类孩子在西安这样的大城市,也只能混迹于泡馍馆、小吃铺这样的地方,用饭馆老板的话说,晚上连住的地方都没有,要么几个人挤在炉子边对付一夜,要么去通宵录像厅,只有有手艺会煮肉的才可以在泡馍店里面睡桌子。

绝望的生活让这些孩子早早就学会了小偷小摸,吸毒、贩毒甚至杀人越货。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是偷东西摔断腿就是偷盗被人抓住打得头破血流,被老板打、生病没人管、到西安后都没洗过澡、为挣一个烤火的炉子而打架。

剧中马乌沙、马小保、马小银等这样的打工小孩儿即使如此。

从穆文修当时处理这些孩子的语言就可以一瞥当时公检法是如何对待这些混迹于城市的打工娃:“有问题的送看守所、吸毒的送戒毒所,不偷不抢的送收容站”。

警察在桥梓口羊肉泡馍馆询问店主,追查马乌沙时,一个小伙计偷偷溜出去,抓捕之后知道是甘肃人,身负三条命案。当年看到这,太怕人了,随便一个店小二都是杀人罪犯。


马小保混入抬担架的人群,将受伤刑警的皮包偷走,里面有一百来块钱、香烟,还有一把手枪。他鬼迷心窍想着手枪也能卖了换钱,第二天把手枪在西门城墙外挖了个坑埋了。十几天后因为偷窃腿摔伤了,想要卖枪治病,于是找到了董雷。有一段精彩的对话:

董雷:“我要了,多少钱?”马小保:“两千” 。董雷:“你卖大炮呢?太贵了。”……董雷:“给,这是五百!”稍微一犹豫,又说:“再给你二十,你俩吃个泡馍去。”

这段生动展现了马小保等孩子的可怜,也让董雷的形象更饱满,和汪强这种杀人恶魔不一样,董雷有时对弱势人群还是会有怜悯之心,更复杂的犯罪人格。

董雷也是那个年代无数背井离乡的中国农民工之一,他身上是千千万万卑微、贫贱、处处备受歧视和凌辱的弱势群体的缩影。出门打工想搭个顺车,因为连个烟钱都给不起司机,就被卡车司机把铺盖卷像垃圾一样扔下去;和其他农民工兄弟一起讨薪,老板各种借口推说没钱,他只说了一句“你把你耍小姐的钱拿出来给弟兄们分分”这样的公道话,就被老板的打手暴打得头破血流。

经过一次次的挫败和打击,最终残酷的现实让董雷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一个两个不算杀,五个六个没有啥,十个八个才开花,连着杀他一百个创个世界纪录才好呢!”

一次次作案,得出最宝贵的经验就是不留活口,不走回头路。

不得不说,能和王双宝塑造的董雷相比的,影视剧中恐怕不多。


剧中的警察,有的人满口地道陕西话,有的人道北河南话,有的人陕西普通话,很生动也很真实。对当时刑警办案,电视剧也拍的非常真实。

从丢枪开始,12月16日封世伦被杀,12月23日枪杀郭阳案,12月27日枪杀张海潮案,1月26日准备抢劫光华路工商银行未遂,再到枪杀家具店老板……一桩桩案件扣人心弦。

当时没有互联网、摄像头、指纹排查,连身份证也不普及,破案基本就靠实际走访线索摸排。只要有一丝线索就去原籍排查,只要找到罪犯就无穷无尽的蹲守抓捕。

整个电视剧情节就是找到一个人,落实几条线索,分头去落实,线索断了再重新找,一点点推进直到最后找到凶手,基本没什么科技手段,全靠人力。

刘刚在兴善寺西街碰到有案底的赵雷,赵雷正在泡馍馆洗碗。天寒地冻,赵雷的一件秋衣一个外套衣服单薄、手皴红肿。刘刚可怜他,给了一百块钱,让其买衣服买药。放在1998年,一百块不是小数字,大学刚毕业的也就五六百块钱工资,城中村房租几十块钱一个月,商品房售价每平米2000元不到。

刘刚感化了赵雷,他供出了马小保,马小保就是偷枪的人,这成为整个案件的转折点。

对话很有意思。第一集里蹲守抓爆炸犯,几个人在楼顶对话,“你慎重点,那家伙身上有炸药,要有个啥事我都不好给弟妹交代”“现在还想喔揍啥呢,会慎重”。抓到罪犯妻子审讯时,“你男人玩炸药你贩黄碟,真称得上志同道合”。

刑警多为便装,浓浓的时代风,人人一件皮夹克,腋下夹一个小皮包。帅哥刘宏阳有些例外,全剧灰色西装西装革履到底,鸡心领毛衣配领带,每次去酒吧、歌舞厅去调查都是他去。

剧中警察差不多都是大烟枪,见面寒暄先点根烟,审讯时候烟不离手,蹲守时就靠抽烟提神,到开案情分析会时候,一群人聚到一起,烟灰缸满满当当的溢出来。


警察审讯嫌疑犯过程,通常一个扮演红脸一个扮演黑脸,一个负责软化劝解一个负责恐吓威胁,审讯马小银时体现特别完整。

马小银被抓之后刘刚问:

“你叫啥?”“我叫李小龙”。“年纪不大你还是个追星族,咋不说你叫陈真呢,好好说话你到底叫啥?”“我叫陈真。”“好,你叫陈真,那你是哪儿人?”“山西。”“你都没听听你的口音,恁明显,你还说你是山西人,咋不说你是河南人。”“宁夏人。”……

一个案子的侦破过程原原本本一丝不落地展示出来,包括走的冤枉路甚至是守候的过程,带入感极强。

虽然从技术上看,拍得很粗糙,镜头上经常带着灰尘,甚至有水渍,画面模糊,声音质量差,噪音很大。但贵在真实,真实得不像电视剧,而是一个纪录片。

为什么要用这种拍摄手法?有传言说这部剧本来是公安内部教学片。《9·18大案侦破纪实》的编剧李功达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

我们用纪实,不仅要让整个故事变得真实可信,同时,还想捎带出我们这个社会的人们生活的某种形态;争取让片子最大限度地接近生活原态,最大限度地靠近当今人们越来越躁动不安的心灵,不仅力求外部形态的真实,内在的对生活的感悟和人的情感也力求真实,与观众共同面对新的生活中新的课题。追求真实,如同追求真理:一样的诱人,一样的艰难,一样的没有止境。

也许就是这个理由,一句“枪响了,出事了!”成为了很多人的共同记忆。

本剧虽说力求真实,但毕竟是影视作品。在下一回中,『说客』我将为大家揭秘当年真实事件细节,以及珍贵的案件照片。

敬请期待!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需商业用途或转载请与原作者联系。

分享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