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潮资讯

长春电影节青春作伴,10项大奖颁得没毛病

COCO

电脑版   2018-09-09 12:56  

昨晚,第十四届长春电影节(下简称“长影节”)闭幕仪式暨颁奖典礼,在长春五环体育馆举行,15部入围影片共同角逐金鹿奖十大奖项。

《我不是药神》成最大赢家,囊括四项大奖;《红海行动》与其不相上下,将三项大奖收获囊中。徐峥、章子怡分获最佳男女主角奖,王传君、蒋璐霞分获最佳男女配角奖,最佳故事片由入围影片中口碑最好的《我不是药神》与票房最高的《红海行动》共同获得。

完整名单如下:

本届长影节主打“新时代、新摇篮、新力量”概念,最佳导演、编剧、男女主角、男女配角等六个个人奖项前都有“青年”二字点缀,体现了金鹿奖的青年定位和对培育中国电影新力量的追求。而《我不是药神》《红海行动》《罗曼蒂克消亡史》《暴雪将至》四部高口碑影片的大放异彩,则是长影节专业性的回归。如同徐峥在现场所说,“好演员的时代来了。”

最佳青年男主角奖获得者徐峥

本届长影节共有15部影片入围,十大奖项由《我不是药神》《红海行动》《罗曼蒂克消亡史》《暴雪将至》《建军大业》《二十八岁未成年》和《守边人》等7部影片“瓜分”。

《我不是药神》堪称最大赢家,作为近十六年豆瓣华语电影最高分影片,它获得了最佳故事片、最佳青年男主角、最佳青年男配角和最佳编剧四项大奖,这可视作本届长影节对于华语影片品质的最大肯定。

《我不是药神》剧组发表获奖感言

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出过这样一部叫好又叫座的现实主义影片了,既然金鹿奖遇上,理所应当要给予肯定,这对于树立全行业电影人创作信心大有裨益。

《我不是药神》编剧、导演文牧野

《红海行动》《建军大业》《守边人》三部主旋律影片均有所斩获,体现了长影节贯穿始终的弘扬时代主旋律的主题。

《红海行动》获得最佳故事片、最佳青年女配角和最佳摄影奖;《建军大业》获得最佳音乐奖;《守边人》获得最佳导演处女作奖。

蒋璐霞获得最佳青年女配角奖

《红海行动》是七部获奖影片中票房最高的一部,影片本身也获得了口碑肯定,与《我不是药神》齐齐拿下最佳故事片,实至名归。

星光璀璨的《建军大业》作为国史三部曲之一,同前作《建国大业》《建党伟业》一样,都获得了金鹿奖的肯定。

《守边人》是7部获奖影片中,观众最不熟悉的一部。该片由长春电影制片厂出品,刘佩琦主演,讲述新疆塔城护边员魏德友50多年护边的故事。首次导演这样一部谱写平凡人伟大爱国情怀的影片,方军亮压力很大。领奖时闹了个小乌龙,被主办方叫错名字,方军亮笑着进行了纠正:刚才念的“方刚亮”是我亲弟弟,比我早10年出道。

方军亮获最佳处女作奖

章子怡凭借《罗曼蒂克消亡史》获得最佳青年女主角,片中前半部轻佻放纵的女明星与后半部隐忍压抑的被禁锢者,于大满贯影后而言,仍然是一个全新的挑战。

章子怡获最佳青年女主角奖

《罗曼蒂克消亡史》和《我不是药神》上映期间都曾有不被官方看好的传闻,而两部影片在口碑、票房与奖项上不同程度的成功,证明真正优秀的影片始终不会被时代与观众辜负,实力决定一切。

《暴雪将至》是获奖影片中最具艺术电影气质的作品,也是董越自北京电影学院毕业后执导的第一部故事片。这部历时四年完成的影片,年前已助董越拿下一座新导演奖杯,此番再度拿下最佳青年导演,一方面是对董越本人执导能力的肯定,另一方面可以看做对艺术电影的鼓励。或许,今后很多青年导演的第一部作品,都会是体量较小的艺术片。

上届长影节启动全国艺术电影联盟项目,本次《暴雪将至》收获的肯定,是长影节对艺术电影持续关注与肯定的一种体现。

《二十八岁未成年》中,张末通过双重人格上身这种奇幻方式,展现一个年近三十未婚女性的择偶焦虑。这种视角本身是一个亮点,尽管完成度有些遗憾,但张末还是担得起“最佳处女作”这个奖项的。

张末获得最佳处女作奖

影评人周黎明在9月7日举行的《今日影评:影评的力量》论坛上提出:影评应该找准参照系,不能每部电影都拿影史佳片来做参照。

“影片的标准不是影评人定的,是导演定的,他如果想拍青春浪漫爱情片,你说这部影片没有伟大的影片高度,人家本来也没有想到要这样的高度,人家就要拍轻松的影片,你应该拿同类的影片来比好还是不好。”

这套理论适用于电影奖项的评选,与张艺谋相比,张末的导演功底只能用稚嫩形容。可如果《二十八岁未成年》的参照系,是过去华语电影导演的处女作,那么张末拿这个奖,就不会显得那么令人难以接受。

同时,世界范围内,电影导演储备阳盛阴衰形势都很严峻。这种客观环境下,青年女导演有冒头趋势,是值得被放大肯定的,否则,为女性发声的优质影片诞生的几率,会越来越低。

长春电影节简史

作为国内四大电影节之一,从1992年至今,长影节走过26个春秋,5000余名电影人士和2000多部影片都曾在长影节上留下了印记。纵览十四届长影节,每届都有特定主题,从早期的增进友谊扩大交流、弘扬时代主旋律,到今年的新时代、新摇篮、新力量,金鹿奖在不同时期都促进了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

第一届长影节举办于1992年,初设金鹿奖、银鹿奖和特别奖三项大奖,共有6部影片获奖。张艺谋的《秋菊打官司》是第一部获得金鹿奖的影片,《人之初》《阙里人家》《葛老爷子》三部影片同获银鹿奖,《毛泽东的故事》《烛光里的微笑》三部影片同获特别奖。

《毛泽东的故事》《葛老爷子》等人物传记片的获奖,开始奠定长影节弘扬时代主旋律的主题,往后几乎每一年都有主旋律类影片获奖,例如:第二届《重庆谈判》、第三届《孔繁森》《青年刘伯承》、第四届《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第五届《毛泽东与斯诺》、第六届《刘天华》、第七届《张思德》、第八届《太行山上》、第九届《小巷总理》、第十届《孟二冬》《沂蒙六姐妹》,等等。

第二届长影节增设最佳编剧、最佳男女主角、最佳男女配角等五个奖项,初步奠定金鹿奖十大奖项雏形,累计共有21部影片参赛。奖项的增设,吸引了更多优秀的电影人,同时进一步扩大长影节本身影响力。王学圻(《带轱辘的摇篮》)和潘虹(《股疯》)成为金鹿奖史上首对影帝与影后。

自第三届开始,除了增设三个奖项外(优秀华语故事片奖、最佳外语故事片奖和最佳导演奖),长影节的评选范围同样前所未有扩大。

《好男好女》

台湾导演侯孝贤凭借《好男好女》成为第一位金鹿奖最佳导演,台湾女演员吴倩莲凭借《夜半歌声》获得最佳女主角奖,黄磊同样凭借该作获得最佳男配角。

而自该届至第六届,先后共有《玛内肯皮斯》《杀与捕》《美丽罗赛塔》《八月里的鱼》《天使的约定》等五部影片获得最佳外语片奖项,遍及美国、法国、比利时、日本等不同国家。

第七届长影节稍显新潮,首设票房价值奖和技术创新奖,分别由《新警察故事》和《无间道2》摘得。这两个奖项值得玩味,票房是电影商业价值的评判,技术则代表对电影工业化水准的追求。而这两个奖项均由香港电影获得,一方面体现了当时(2004年)港台电影的强势,同时也表现了长影节的与时俱进。

只是这两个奖项寿命极短,到了第八届长影节,只有技术创新奖被保留,票房价值奖被最佳摄影和最受群众欢迎奖取代。《如果·爱》成为第一部获得金鹿最佳摄影奖和群众欢迎奖的影片。

第九届增设最佳音乐和最佳数字电影奖,最佳音乐获奖影片为邹野《破冰》,最佳数字电影为《等郎妹》。

该届最引人关注的是颁发了农村题材影片奖。这是一次回溯,《秋菊打官司》等十部多年积攒的优秀农村题材影片获奖。

第十届长影节上,农村题材影片成为重头戏——正式设立农村题材影片金麦穗奖,由赵本山担任形象大使。这具有现实意义,是非常接地气的一次改革。

农村题材影片在华语电影中占据重要地位,《我的父亲母亲》《秋菊打官司》《鬼子来了》这些耳熟能详的作品都将背景设置在农村。而金麦穗奖是首个针对农村题材影片设置的奖项,一则肯定了农村题材影片的重要性,二则鼓励更多电影人关注这一题材影片,关注农民的文化需求。

自第十一届(2012年)开始,长影节的气质发生了一些变化——商业气息愈加浓厚。

《龙门飞甲》《黄金大劫案》《窃听风云2》(第十一届)、《中国合伙人》《北京爱情故事》《狄仁杰之神都龙王》(第十二届)、《智取威虎山》《捉妖记》(第十三届)等商业影片均获得作品奖或个人奖。

这与同时期国内电影票房的高歌猛进有关,华语电影正式进入飞速发展时期。

第十三届长影节上,最有意义的一幕,莫过于全国艺术电影放映联盟的成立。中国电影资料馆、华夏发行、暖流文化、万达院线、安乐及微影时代等六家公司联合发布《联盟共同宣言》,力争扩大艺术电影放映规模,共同致力于中国艺术电影的健康发展。

艺联的成立,对国产艺术电影的发展而言,具有深远意义,给它们对生存提供了更多可能。截止去年底,共有579个影厅加入联盟。不久前上映的纪录片《大三儿》,便是通过艺联渠道发行。

【文/闻人语】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需商业用途或转载请与原作者联系。

分享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