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潮资讯

《延禧攻略》收官,良心片酬呼唤更多良心影视剧

COCO

电脑版   2018-08-28 01:28  

处暑刚过,火爆这个夏天的清宫爽剧《延禧攻略》也迎来大结局,然而由它引发的各类话题依然在持续发酵,丝毫没有降温的趋势,尤其是与其同题材的宫斗剧《如懿传》的开播,更是引爆了两部剧戏内戏外的双重宫斗。

据相关数据显示,《延禧攻略》播出一个月来,吸引大批剧迷疯追,收视率从每天3000多飙至7个亿,累计收视超过100个亿,微博热搜词接近300个,一度霸占了微博热搜榜。而先发后至的《如懿传》则并不“如意”,在与《延禧攻略》数日的“短兵相接”中,有轻微败阵的趋势。在吃瓜群众漫天的吐槽和对比中,《延禧攻略》一剧里众演员的低片酬成为备受关注的焦点,与《如懿传》的天价片酬相比,深得“民心”。据悉,《延禧攻略》原本预算是3亿元,但由于多数用在服装、化妆和道具方面,以至于全部演员的总片酬加起来只有2400万,占该剧总预算的8%,即便是参演娴妃一角的实力派大咖佘诗曼,她的单集片酬也只有12万,总片酬不过200万左右,与主演《如懿传》的周迅的5000多万元片酬相比,简直堪称“业界良心”。

自崔永元起底娱乐圈令人瞠目的“天价片酬”和“阴阳合同”以来,明星的不合理片酬问题一度被推至舆论的风口浪尖,中央宣传部等相关部门“限酬令”的出台更是对明星“天价片酬”之乱象的重拳出击。《延禧攻略》一反常态,大胆起用新人、降低演员片酬、改变投资比例的做法,确有打破常规之势,并最终大获民心。从色调、画面到构图,从服饰、头饰到道具,从作为插曲的江南小调《宫墙柳》到直接入戏的国粹昆曲,一股带着非遗文化气息的浓浓中国风扑面而来,精美绝伦的服化道背后,站着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荧幕前的观众一边为集集宫斗的剧情叫好,一边沉醉在这些底蕴深厚的中国五千年文明里:谁说没有高片酬拍不出好戏?谁说没有流量小生没有高收视率?

不能否认,众网友讨伐明星的“天价片酬”,不可避免地带有嫉妒、仇富和不平衡的心理,因为“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嘛,但近年以来,剧组和娱乐节目不惜重金签约有颜值无演技的“小鲜肉”的现象格外突出,“明星烂片”的泛滥,更使观众对其深恶痛绝,怒批“小鲜肉”和烂片雷剧几乎成为一种舆论正确。但“小鲜肉”们也屡屡叫屈,不是我把片酬开高的好吗,是制片方不断抢着抬高片酬邀请我的好不好?尤其是为“小鲜肉”们站台撑腰的85后、90后、95后和00后等互联网一代的粉丝们,他们作为互联网时代的“原住民”,自有一套独属于他们自身的审美体系和价值体系,与怒批“小鲜肉”、占领着传统话语阵地的老一辈知识精英们之间,有着不可跨越的代沟。或者说,他们根本就是在偶像、腐剧和表情包等青春亚文化的熏陶下长大的,对于影视剧的质量和思想,根本不care ,只要是偶像参演的剧集和节目,他们就愿意埋单——几年前《小时代》的超高票房和当下真人秀节目的火爆,便是对这一现象的最好诠释。这在很大程度上映射出中国影视投资制度的不完善和受众观影诉求的非理性特点。

在惨淡了大半年的国产剧市场,《延禧攻略》无疑一匹黑马,以反影视投资套路的姿态强势上位,如同该剧的女主魏璎珞一路开挂的人设一般,该剧也自带开挂的剧设,顺利赢得老中青三代人的口碑,大获全胜。撇开该剧颇受争议的逻辑硬伤和女主超前几个世纪的女权主义思想不谈,该剧的高收视率,反映出观众对于高质量高品位的良心剧的期待,也透露出影视娱乐文化市场从追求快餐文化到品质文化,从力捧当红流量小生到重视实力演技派演员之风向的转变态势。

当下,影视剧众多,但精品难求,《延禧攻略》的成功(自然还称不上是经典),或许会对影视业有所启示,并引领新一波所谓莫兰迪色调、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古装戏的出现,但总归是对受众品味的良性引导,是影视文化产业的一大创新,尤其是它在“良心片酬”的优先实践方面,功不可没。“天价片酬”能否早日降“虚火”,“良心片酬”能否催生更多良心影视剧,我们拭目以待。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需商业用途或转载请与原作者联系。

分享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