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潮资讯

史最能打的人成为春风化雨的老师,这是最好的甄子丹!

COCO

电脑版   2018-08-20 21:04  

距离上一次看到甄子丹在电影《追龙》中大打出手已经过去了整整一年。

和成龙,李连杰并称中国三大武打巨星的男人,在自己的新片中,却出乎意料地做起了老师。

甄子丹当老师?画风还真有点不敢想。

其实,虽然是武打巨星,在电影中靠拳头和暴力吃遍天下,但现实生活中的甄子丹,内心却相当柔软。

出身于香港,甄子丹对香港的社会问题一直保持密切关注,他不断试图用自己的努力,来让民众注意到这些问题,并促成问题的最终解决。

我们要说的是24日上映的——

《大师兄》

其实就满怀着甄子丹这种心愿。

这次,他摆脱了自己银幕打星的一贯形象,也摆脱了其他功夫片的套路,反而穿起了西装,当起了老师。

因为他对香港的教育问题,一直保持密切关注。

2003年,世界经合组织发起了一项国际学生评估项目,评估的对象是41个参与国的4500~15000名15岁的学生,目的是评估各国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果是,芬兰、中国香港、日本和韩国排名前四,超过30%的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了三级水平。

当时香港教育系统竞争力位列全球前三,如今却已经落在了14名开外。

短短十几年时间,香港教育发生了什么?

这些年香港由于社会贫富流动性降低,教育流弊显现,优秀教育资源越来越集中,费用越来越昂贵。

以一个相对富裕一点家庭孩子10年培养计划为例,游学每年3万,一共30万。日常补习学习课外活动,每年12万,一共120万。去外国读书,预计最少200万。在不包括衣食住行的情况下,就要花费300多万。

这对贫困的家庭来说,简直就是天文数字。

与此同时,中国香港正在从一个强调素质教育的环境变成格外强调应试教育的环境,年轻人很难有摆脱阶层的机会,他们只能寄希望于考到名校,然后进入金融、银行、政府单位和律师等领域工作。

课业的繁重,老师家长的催逼,对孩子身心造成极大的压力,2016年半年时间就曾经出现24个学生自杀的恶性事件。

看到这些社会问题,甄子丹很揪心,他想拍一个给孩子、给家长、给社会提气的,让现行教育体制能思考的影片。

这部《大师兄》,就在反应这些问题。

在影视圈商业片火爆的今天,要做这样一部电影是需要魄力的,甄子丹并没有妥协。

甄子丹表示:“我一直想拍一部教育片,但是市场希望我拍《导火线》、《杀破狼》、《叶问》,而我想利用电影这个平台去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所以花了很多时间说服投资者。”

也许你很难相信,《大师兄》这部电影,从头至尾一直都是甄子丹一人在攒。

导演和编剧阚家伟是他找来的,和自己共同担当监制的王晶也是他找来的。

在编剧过程中,他和阚家伟将很多当下教育、校园的热点事件、争议话题,问题学生以及老师等元素全部融入进剧情中,才打造出这部开创性的《大师兄》。

拍摄之初,甄子丹说——

我觉得如果我今天还有一点点号召力和影响力的话,我希望利用电影这个平台,传递一些我们现在社会需要关注的一些问题。当然,我们社会有很多问题,我选了教育这个最基本的问题,因为我们的未来就是从教育出发的,教育肯定是从校园开始。

可以说,《大师兄》不仅仅是一部校园武打片,更是甄子丹自己作为功夫巨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体现。

自己发起,自己拍摄,自己主演,希望能有更多的观众,通过这部电影,关注身边的问题孩子,关注教育问题。

平平淡淡,肯定不是甄子丹的风格,虽然《大师兄》是一部校园片,但要获得关注度,甄子丹又必须借助自己最拿手的功夫。

电影之外,他用自己的拳头来获得关注度。

电影里,他用对付邪恶势力的拳头,同时又用自己作为老师的终极关怀,来化解问题少年的坚硬外壳,让他们重新找回自己的初心,找回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所以我一直在说,《大师兄》其实是一部校园功夫片。

校园,是它的内核,也是它的柔软。

甄子丹饰演的陈侠,曾经是美国海军陆战队员,小时候却是自己的母校德智中学中最皮的学生。

沧海桑田,十几年后,德智中学面临着将要破产倒闭的窘境,想起曾经老校长对自己的知遇之恩,以及“有教无类”的校训,他回到自己最开始的地方,做起了老师。

这一做老师不要紧,没啥教学经验的陈侠,偏偏被分到了最差的“F班”,班里都是难以教化的问题青年。

一个班里几乎集齐了所有学生的问题,成绩差不说了,就连问题,都各有各的特点。

比如生在重男轻女家庭的女孩王得男,因为父母的观念,她一直以假小子自居,跟着男生抽烟喝酒,啥事儿都干。

比如打架少年李伟聪,他不是在打架,就是在打架的路上,无时不刻不在茬架,信奉暴力解决一切,甚至招惹到了黑社会。

比如偏执地坚持自己音乐梦想的移民少年项祖发,通过对他的关注,电影中还隐晦地讨论了香港的移民问题。

再比如问题双黄蛋关启程和关启贤,双胞胎兄弟习惯却完全相反,一个学得停不下来,一个玩儿得停不下来,走向了完全相反的两个极端……

通过这些真实生活中触目可及的问题学生,《大师兄》不仅触及了教育,而且探讨了教育背后的问题,单亲家庭,青春叛逆,重男轻女,自我封闭,校园霸凌……

不仅在香港,这些故事中的人和事都或多或少在每个人的生活中出现过,要么是当事者本人,要么是周围的朋友。

甄子丹在尝试着将真实搬进银幕,也尝试着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既然是校园功夫,自然也少不了功夫元素,《大师兄》中的打斗,绝对足够让所有观众耳目一新。

同时,甄子丹的功夫也是他电影的一种哲学表达。

甄子丹在之前所有的功夫电影中,都是警察,大侠或高手形象,武功是他唯一的傍身技。

比如《叶问》《追龙》甚至《星战》,这次画风突变成校园青春电影,他的武打不会看不到了吧?

自然不是,《大师兄》中的武打,更为凌厉迅猛,也更为华丽霸气。

在校园中,意味着所有的道具,课桌,笔,铁锹扫帚甚至粉笔,都能成为武器,怎样在我们每个人都待过的教室中运用武打技巧,还真令人期待呢。

第一回合,对学生,校园里熊孩子的恶作剧,自然是没办法整蛊到陈侠的。

第二回合,对小喽啰,课桌板凳物尽其用。

最后,对上真正的大哥,拳拳到肉的综合格斗才有了看点。

似乎已经很久没有看到甄子丹在大银幕上这样肆无忌惮打斗了。

满屏功夫的帅气潇洒和荷尔蒙味道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想想,年纪将近55岁的甄子丹,不知道以后还能继续打多少年。

也许跟成龙李连杰一样,甄子丹的功夫电影也开始步入“看一部少一部”的行列了。

怎么想都不该错过这部《大师兄》,尤其是这场校园功夫,可以说打出了近五年来最好的甄子丹。

由于叶问的形象深入人心,观众把甄子丹的功夫更多地跟咏春联系在一起。

其实作为功夫巨星,甄子丹会的可不仅仅是咏春,这次《大师兄》的校园大战中,他全方位展示了自己的综合格斗技巧,和咏春完全是两个味道。

有打斗和暴力,也有校园和青春,这两种看似完全不同的元素,被《大师兄》完美结合了起来,而甄子丹用到的,则是感情戏。

《大师兄》中,感情是线索,是引子,也是解决问题的不二法门。

对待学生的叛逆,封闭,自我,甚至危险,甄子丹饰演的陈老师,始终用自己的真诚和理解去打动,用自己的言语和鸡血去激励,用自己的功夫去拯救。

说到底,拳头是对外的,可对自己的学生,唯一动用的武器,就是感情。

这也是《大师兄》的闪光点,功夫对电影来说是义所当为,是对学生的胆色教育,而不是教育学生暴力解决问题,更不提倡惩戒施罚的传统理念。

沟通是解决所有学生问题的出口,理解才是化解问题的终极之道。

武,能硬到刚一整波黑社会。

文,能柔软到春风化雨深入人心。

百变的他是真的大师兄,也是《大师兄》最动人的地方。

校园片是很老的商业片类型,早在2000年就似乎走入了死胡同,一味的打架,堕胎,叛逆,分手,套路化的剧情早已失去了对观众的吸引力。

《大师兄》则用特种兵老师带渣学生的创意,玩儿出了新花样。

《大师兄》不仅仅是只有武打和动作的功夫片,也不仅仅是只有问题学生的校园片。

动作+校园的创意平衡了动作和智慧,将不同元素融入到一部动作片之中的风格也可能给所有观众换一次口味。

华语片中,关注教育本身的影片本就不多,作为创新的校园功夫片类型,《大师兄》展现出来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是在功夫片中少见的。

它也是少数家长,老师和孩子可以一同走进电影院观看的校园电影。

结合文武,讲述校园故事,触及教育,却又不止于教育问题,《大师兄》真的很特别。

甄子丹的陈老师的确很厉害,可再牛的老师,最终衬托出来的,是属于校园和青春少年的辉光。

(洋洋)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需商业用途或转载请与原作者联系。

分享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