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潮资讯

卡梅隆的科技梦远不止于《阿凡达》

COCO

电脑版   2018-08-16 23:03  

詹姆斯·卡梅隆与《泰坦尼克号》

詹姆斯·卡梅隆,一个被封神的存在。无论是其影片特效所表现出来的卓越电影技术,还是影片上映之后所收获的破纪录的市场票房,都让他一次次成为全球影视界的焦点,一次次站在世界之巅。

卡梅隆凭借《终结者》一举成名,片中眼闪红光死缠烂打的邪恶机器人成了许多影迷的童年阴影。1997年,他执导的《泰坦尼克号》打破影史票房纪录,取得18.4亿美元的票房,同时影片还揽下包括最佳影片在内的11个奥斯卡奖项,卡梅隆自身也接下了最佳导演的桂冠。进入新世纪之后,卡梅隆再次给予他的影迷一个大惊喜,凭借科幻片《阿凡达》实现技术与票房的双重突破。

《阿凡达》中的外星人形象

《阿丽塔:战斗天使》也是卡梅隆正在筹备的一部科幻片。该片由日本漫画家木城雪户的漫画《铳梦》改编,讲述了男主人公某天在垃圾堆里找到一个少女的机械残躯,把她救活之后发生的故事。影片从2009年就开始筹备,至今经历了不少波澜,比如技术条件跟不上、卡梅隆因专注于《阿凡达2》而无法执导此片等问题。

所幸卡梅隆找到了好友罗伯特·罗德里格兹来执导此影片,而自己则担任制片人的角色。前些日子,卡梅隆与罗德里格兹出席了一次访谈,与观众朋友们聊聊筹备《阿丽塔:战斗天使》的相关经历,以及自身对艺术和技术之间关系的看法。一同出席此次访谈的还有另一名制片人乔恩·兰道以及《阿丽塔》的女主角罗莎·萨拉查。

四位主创受访现场(由左及右:兰道、卡梅隆、萨拉查、罗德里格兹)

看完漫画后心驰神往,畅聊三小时一拍即合

说到罗伯特·罗德里格兹,人们首先想到的便是他与昆汀以及弗兰克·米勒共同执导的《罪恶之城》。从影二十多年来,罗德里格兹早就形成了自己独树一帜的银幕美学。他将胶片作为演绎想象力与暴力美学的歌剧院,他所精心描绘的幕布就像一片黑色丛林,无时无刻不在上演着恶与美并存的杀戮与残害。有如此一位痴迷于暴力美学的导演加持,《阿丽塔》注定将不平凡。那么罗德里格兹究竟是如何与卡梅隆相聚在一起合作的呢?

《罪恶之城》的暴力美学

何时开始关注这部漫画,并决定把它改编成电影?

JC(詹姆斯·卡梅隆):我关注这部漫画快20年了。我的好友《水形物语》的导演吉尔莫·德尔·托罗给我看过一部短动漫,改编自木城雪户《铳梦》系列漫画前几卷。我很喜欢漫画的名字(英译为Alita: Battle Angel,即《阿丽塔:战斗天使》),感觉讲了个简单又心酸的故事。后来我们决定拿版权、拍电影。起初我想执导,当时改了好几次剧本,但是我又忙着拍《阿凡达》。对我来说这两部电影就是手心手背,当时一直双线并行,我原想拍《阿丽塔》,最后还是《阿凡达》抢先了。几年后我和罗伯特边逛边聊,说了三个小时,然后就决定合作。后来我突然想起因为《阿凡达》,我将很长时间内没空拍《阿丽塔》。所以我把这根接力棒递给了他,于是有了后面的故事。

和卡梅隆合作是什么体验?

RR(罗伯特·罗德里格兹):我研究过卡梅隆的电影,《终结者》《深渊》《异形》等。我梦想拍电影时,他已经投身于实践了。二十多年前我们成为了朋友,为3D系列做了各种努力,可以说我们的拍摄风格也紧密联系。我一直尊他为大师,因为他一直在挑战极限。他总是能把高科技和人与感情的纯粹故事结合在一起。他拥有别人没有的特质,他是人们想要效仿的那类人。我和他合作了许多年,包括拍《罪恶之城》前后。我知道自己能从他身上学到的东西,远比他从我身上学到的要多。

《终结者》中的邪恶机器人

艺术推动技术,还是艺术跟上技术?

电影作为“第七艺术”,其发展与技术密不可分。从电影发展初期卢米埃尔兄弟使用的简陋摄像机,到如今纷繁复杂的视效技术,每部影片所表现出来的艺术特质和技术水平都在相互推进,共同前行。

卡梅隆一向痴迷于科技。当卡梅隆还是一名卡车司机的时候,他看到乔治·卢卡斯的经典科幻片《星球大战》,意识到这就是他最想要创造的东西,于是立刻投身于电影事业。在拍摄自己第三部重量级作品《深渊》时,卡梅隆在工业光魔的帮助下,用计算机创造出了影史上第一个电脑三维角色——一种透明的外星生物,这是CG技术发展的一个里程碑。

《深渊》中的透明外星生物

《阿凡达》的问世更是将电影技术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影片采用卡梅隆团队自主研发的3D摄影系统,此系统的特色就是能够模拟人的双眼。卡梅隆还专门为《阿凡达》开发了虚拟摄影机,演员在一块空地上表演,而在显示器呈现的图像上,演员却已置身于千变万化的电影场景之中。此外,升级版动作捕捉技术、表情捕捉技术都是《阿凡达》在技术领域的新突破。

今年,卡梅隆还推出了自己担任制片人的纪录剧集《詹姆斯·卡梅隆的科幻故事》,通过分析科幻小说从起初被人们崇拜到如今轰动影视界的成功演变,深度探究人类与科幻小说之间的历史关系及现实意义。作为技术“资深粉丝”的卡梅隆,究竟会如何看待技术与艺术的关系?

《詹姆斯·卡梅隆的科幻故事》海报

拍摄《阿丽塔》的过程中最难的是什么?

RR:最开始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当我第一次问起卡梅隆这一拍摄计划时,他向我展示了他做的最初版本。那还是在2005年,那时他就开始尝试了,然而现在我们的科技才刚刚跟上。但这就是卡梅隆,他满脑子都是科技,他明白艺术必须推动技术。通过他的艺术加工,我们看到了阿丽塔象牙白色的身体,漫画中的双眼,栩栩如生。但我们之前都没有见过阿丽塔真实效果的照片,这部电影首次将观众带向那个世界。因此,早在2005年的时候,卡梅隆就开始着手确定阿丽塔的样貌,此后我们不断添砖加瓦,推倒重来。

《阿丽塔》拍摄过程中是否用到了新技术?

RS(罗莎·萨拉查):我想说一下“表演捕捉”这个词——我记得起初我会说动作捕捉,因为人们常听到的是这个词。然而当你们说“这是表演捕捉”时,我的反应是“好吧……”但在拍摄中我慢慢理解了。我看见那些准备剪辑的片段时就想,这个角色比真人还像人类。它毫无违和感,既是特效又是我自己。我刚拿到角色时说,不知我的表演会怎么用上。成品让我印象深刻,因为那拍的就是我。她的面部特征都是我自己的,甚至包括我不想要的那些瑕疵。

RR:就是他们所做的表演捕捉,我们开头提到过,但当时我还没有接触过。罗莎·萨拉查的表演极其出色。我全程都知道试镜的重要性,看完全部试镜后,我对她印象尤其深刻,在片场你甚至可以看到她眼上挂的汗珠,这能帮技术走得更远。因为我们认为这角色必须和其他任何角色一样真实,我们要用真实场景和真人演员来拍,这样观众才不会出戏。还能一览片中世界的奇观,享受一段很真诚的旅程。

《阿丽塔:战斗天使》中阿丽塔的大眼睛

世界观比《阿凡达》更为宏大,原著作者探班赞还原度高

影片的原著由日本漫画家木城雪户的作品《铳梦》改编,漫画于1991年在《Business Jump》上连载。故事发生在26世纪文明崩溃后的后启示录时代,作品围绕着地上城市“废铁城”和天空之城“萨雷姆”的对立展开。原著的世界观相当黑暗,而氛围却非常的“哲理化”,它能让读者在阴郁诡异的画面之中感受压抑与沉重,也能够收获思想上的顿悟与启迪。

卡梅隆和罗德里格兹从第一眼就被漫画吸引,无论是漫画中启示录时代的场景,还是不同人物缤纷的性格,抑或是曲折跌宕的漫画故事,都让这两个西方人对这部日本漫画产生了异于东方人的理解。

在影片拍摄过程中,漫画的作者木城雪户也前来探班,他走进钢铁城的拍摄现场,看到了他创造的那个世界,面带微笑,称场景设计非常终于原著。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需商业用途或转载请与原作者联系。

分享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