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潮资讯

5年11部影片紧急撤档,却难复《芳华》的成功

COCO

电脑版   2018-08-15 23:21  

传媒内参导读:一部影片的背后,有着太多关联方,撤档的决定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不仅很难保障回本,有时候甚至会连带着引起内部的矛盾。很可惜,中国电影的现状就是——明明各方都知道撤档调档的问题所在,但往往还是不得已而为之。这背后最大的诱因无疑就是钱的关系。

来源:传媒内参—主编温静

文/达伦糕

有心人可以发现,今年暑期档撤档或者改档(调档)的影片非常之多,不仅比往年同期的数量有极大的提升,相对于其他档期也算是出现了一个高峰。

这个“潮流”中最知名的例子是号称预算7亿的超级制作《阿修罗》,影片上映三天便紧急撤档,发行方对外宣称“有人恶意刷分,导致未能达到预期”。

实际上细数一下,这个暑假最早当“逃兵”的是郭敬明的《爵迹2》,声称因“技术原因”撤档;接下来是号称“国内首部青少年冒险电影”的《墨多多谜境冒险》,原名叫《查理九世》;一周后,朱延平导演,吴孟达等主演的喜剧《新乌龙院》也撤档。

就在最近,8月9日,由霍建起执导的影片《如影随心》宣布撤档,这部改编自安顿的情感实录的电影,由陈晓、杜鹃、王嘉和马苏主演,原定于8月17日上映。

据不完全统计,近5年共有11部影片在上映之后,选择紧急撤档,因此对于中国电影来说撤档或者调档原本并非是一个普遍现象。

这个暑假却有些大不一样,如果稍微统计一下,除了上述影片之外,还有包括《大轰炸》以及《昨日青空》在内的影片选择撤档,那么前后有接近10部左右的影片调整上映时间,总数几乎接近近五年的记录——这样的结果着实令人惊叹,影片的出品方和发行方真是“善变”,一遇到不利于自己的行情和票房就马上改弦更张。

今后撤档和调档是否将成为中国电影的一种常规现象呢?我们不妨来一探究竟。

影片撤档的理由五花八门,

但说到底就是为了票房

如果我们仔细翻阅一下这个暑期诸多影片撤档和调档的原因,会发现其背后的理由真是五花八门,应有尽有。

电影《大轰炸》宣布档期由8月17日改为10月26日。关于此次调档,片方声称是为践行“中国电影走出去”的方针,经制作方及发行团队再三考虑,并已经报请了有关部门同意。(这个理由不知道您看懂了吗……)

《爵迹2》官方的说法是“由于制作原因,电影《爵迹2》改档。海港渔声起,与君再相逢”,(何日相逢?并没有给出具体的时间。)

霍建起的影片《如影随心》撤档给出的理由是“为了尊重发行方的意见,导演要增加拍摄内容。”……

7月23日,国产动画电影《昨日青空》宣布撤档,在官方微博上给出了:“再见,夏天。说了再见,就一定会再见。《昨日青空》,择日上映。” (好像什么都没有说……)

相比之下《阿修罗》的撤档理由倒是显得还比较真性情一些——“有人恶意刷分,导致未能达到预期”。虽然不忘指责竞争对手,但也算老实承认是因为票房未达预期。

不可否认的是,暑期档大片调整档期原因虽然看似很多,但归根结底还是为了保证票房,规避竞争。票房一旦出现颓势,出品方和宣发方焦头烂额,几番商议之后,最后无奈选择调整映期。有的甚至都不敢开票,一旦发现同档期有明显气势上和规模上强过自己的影片一起打擂台,就马上灰溜溜地选择改期。

比如原定7月13日上映《新乌龙院之笑闹江湖》,同档期有大投资的《阿修罗》以及姜文加持的《邪不压正》,让该片缺乏底气,很早就选择了撤档。《大轰炸》对外宣布调整档期是为了海内外统一上映,但同天上映的还有梁朝伟、吴亦凡主演的《欧洲攻略》,前一周的《爱情公寓》《一出好戏》纷纷强势压阵不可小觑,而结果也证明了就算《大轰炸》没有什么争议,选择撤档也是明智之举。

包括《墨多多谜境冒险》《昨日青空》在内一众小成本小制作电影,宣传没热度,知名度不高,碰上强劲对手,显然都只能“择日再战”——但究竟择到什么良辰吉日可以回春复苏,没有人知道答案。

究其根本,主要就是暑期档大家一窝蜂扎堆,以为正逢学生放假,观影人群成倍上升,加上又是国产片保护月,没有太多进口大片抢市场,电影的票房就会水涨船高。殊不知能够大赚特赚的影片也就是那么几部,绝大多数都成了炮灰,因此为了避免成为炮灰的命运,与其“突然死亡”,不如“延期死亡”,调整到其他时间再碰碰运气。

可以想象,绝大多数调档撤档的影片都是如此的思维,背后的主要动机无非就是四个字——“票房回本”。如果硬着头皮不改期,票房输到血本无归,投资方铺天盖地的咒骂很有可能源源不断而来……与其这样,倒真不如拖延时间重新“开盘”,换换运气。

只可惜,从历史经验来看,这样的换换运气却鲜有成功的例子。

《芳华》的经验不可效仿,

打铁还需自身硬

改档撤档有没有成功案例?答案其实是肯定的。

有心人应该记得去年国庆前夕,《芳华》电影官微发文称:“经与电影局及有关各方协商,《芳华》拟同意接受各方提出的更改放映档期的建议,具体新的上映档期择日发布!” 当时引起了轩然大波,外界一度认为《芳华》这部备受期待的影片的命运将会出现重大转折,但是现在来看却成了为数不多的成功案例。影片最终的票房达到14亿以上,成了国产文艺片票房的巅峰之作。

没有人可以猜想或者比较如果《芳华》不改期票房会是多少,但是显然能够保证影片在遭遇突然的择日上映之后还能够继续大放异彩的根本是影片自身的实力。

2016年,由冯小刚执导,范冰冰主演的电影《我不是潘金莲》同样遭遇了撤档调整,推迟了将近一个半月,结果票房也还是达到了4.83亿,算中规中矩。

只可惜,冯小刚只有一个,并不是所有的撤档调档的影片最终都会和《芳华》或者《我不是潘金莲》一样命硬。撤档的众多电影,很少有在票房上成功的,更别提已经上映后再撤档的,更难翻身,复映希望渺茫。比如去年的《皮绳上的魂》和《那一场呼啸而过的青春》,上映了几天后撤档,至今没有复映的消息。

如果我们观察本次暑期档撤档影片的话,从内容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制作规模较大,回本压力大但是品质却无法保证的影片,比如《阿修罗》《大轰炸》《爵迹2》等,另外一类是制作规模小,内容上很难保证一定高人一等,但是正好又碰上同档期有其他强势作品的影片,比如《新乌龙院之笑闹江湖》《如影随心》等等。

尽管如此,这些影片都有一个共性,就是在影片上映前的预售和排片上都可以看出潜在失败的“端倪”,排片低,预售低,虽然不见得意味着影片一定会成为炮灰,但是片方只能硬着头皮改弦更张。

说到底,影片的实力还是不够硬,导致出品方和宣发方自身信心不够,稍有风吹草动就选择做出调整。

只可惜,调整之后的命运也许并不会两样。

改档撤档怎么看都是

十有九输的赔本买卖?

中国电影的撤档方式一般分为两种,分别是上映前撤档和上映中临时撤档。 具体客观来看,前者的情况占绝大多数,比如《爵迹2》,后者案例并不多,类似《阿修罗》这样的属于少数。

如果从形式上来分,也可以将撤档分为另外两类,一种是主动撤档,这个是绝大多数,另外一种是被动撤档,类似《芳华》或者《我不是潘金莲》,这算是极少数。主动撤档的电影,大多底气不足。

通常情况下,再次上映的影片鲜有票房暴涨的案例,凤毛麟角。而且,选择再次上映,首先要再付一遍相应的宣发费用,如果遇到影片因制作环节导致的撤档,在对影片进行二次修改的过程中,制作成本也需要相应追加。

所以择期再映,不但不能保证票房,而且还会增加额外成本,提高回本的压力,算是一种恶性循环。

其实大家都知道,影片定档上映是一个环环相扣的流程化工作,一部影片的背后,有着太多关联方,撤档的决定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不仅很难保障回本,有时候甚至会连带着引起内部的矛盾。

比如,首当其冲的制片方,花重金打造后被撤档,除经济损失外,其实力和品牌形象也必然会受损;

对于演职人员来说,虽没有直接的经济损失,但其在观众中积累的人气和号召力都会下降;

对于宣发方来说,撤档后还要考虑新的档期,还要通过各种渠道说明撤档的原因,这才会有上文提到的各种五花八门的理由出现。

很可惜,中国电影的现状就是——明明各方都知道撤档调档的问题所在,但往往还是不得已而为之。

这背后最大的诱因无疑就是钱的关系,眼看着要赔本,就撤下来给自己第二次机会——虽然将来面对着的也很有可能是失败的结局,但是总好过眼前的“立刻死亡”。

能拖一天是一天——这样利益捆绑的撤档大戏,实在是有些可悲。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需商业用途或转载请与原作者联系。

分享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