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潮资讯

这位美国女作家爱上了中国阔少,写下令人唏嘘的中国往事

COCO

电脑版   2018-08-13 16:16  

项美丽是谁?她是一位几乎被世人所遗忘的传奇女性。

1935年,美国女作家艾米丽·哈恩(Emily Hahn)来到上海,爱上了上海滩阔少、中国诗人邵洵美,并有了个中国名字——项美丽。

项美丽与中国有深深的缘分,曾写下传记《宋氏三姐妹》,以及自传体小说《中国与我》。目前市面上有项美丽写的三本书在售,都是读库出版的中文译本,最近出的一本叫《香港假日》,它与《中国故事绘本》《潘先生》一起,构成了项美丽“中国书写”的整体。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通过项美丽留下的文字,探寻她与邵洵美的情感往事——

《香港假日》的23个故事

跨越世纪的传奇人生

这本《香港假日》1946 年出版,是以项美丽从重庆来香港直到乘船回美国之间的经历为素材。

二十三个故事各自独立,将战时的香港切出不同的剖面:遭房客投诉的长臂猿、给女儿准备的第一个生日、日军接管前的产科病房、抢劫与被抢,等等。项美丽说,香港本来就是弹丸之地,战争让它加速萎缩。

而在后来的书评人看来,这一萎缩的过程将人物形象凸显得更加明显:唯恐不够“军人化”的麦克比恩中尉、檀香山来的华裔美发师、顽固的沙尔文医生、忠实的家厨阿金、住进“我”房子里的欧亚混血、为日军服务的女间谍……

项美丽与女儿卡罗拉 ∆

项美丽与两个女儿 ∆

当岁月跨越到21世纪,七八十年前活跃在中国的项美丽依然凭借她的文字熠熠生辉,这本身已足够传奇。更何况这些文字背后的人,关于中国的写作、与中国出版人邵洵美的情感往事,哪一个拎出来都足够咀嚼、回味一阵子的。

项美丽眼里的邵洵美

“这张面孔是如此俊美”

1935年3月,三十岁的美国作家艾米丽·哈恩(Emily Hanh)登上了从纽约开往上海的客轮。

上海之行原本仅为一次短途旅行,只为摆脱失恋的痛苦。而这时的艾米丽已经出了四本书,是《纽约客》杂志的专栏作家,虽然这些书反响都不大。

纽约客书影 ∆

艾米丽·哈恩出生于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一个恪守传统的德国移民家庭,父母都是犹太人。但她却充满了反叛,是个不爱回家的女孩,生性爱好自由,性格洒脱不羁、特立独行,最害怕的就是陷入常规生活的航道,随波逐流。就在去上海前不久,她还有过一次二十个月的非洲冒险经历。

生性爱热闹的她,在“上海国际艺术俱乐部”晚宴上,认识了当时上海文化界的风云人物,中国诗坛一颗正在升起的新星——邵洵美。

项美丽与她的猿 三十年代在上海 ∆

邵洵美按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小鲜肉一枚,更何况他出身大上海的名门望族,并在英国接受过最优质的教育,干的也是高大上的出版事业,确实是世间少有的完美存在。

艾米丽·哈恩在她后来的多部作品中,以小说的笔法提到两人的第一次邂逅。她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太阳的脚步》(Step of the Sun)中写道:

其中一人突地转过身来,动作有点神经质,他没来得及抓住她的目光,她已及时避开,惊鸿一瞥间,她怔住了:这张面孔是如此俊美。

他的头发柔滑如此,黑油油的,跟其他男人那一头硬毛刷不可同日而语。当他笑而不语时,那张象牙色的面孔是近乎完美的椭圆形。不过当你看到了那双眼睛,就会觉得那才是真的完美,顾盼之中,光彩照人。

正是这次偶然相遇,她的人生轨迹发生了变化。艾米丽从此在中国住了下来。而在中国经历的点点滴滴,都和这个男人产生了关系。连她的名字也是邵洵美起的。

项美丽纪实作品 《中国与我》∆

就如同她在《我的中国》(China to Me)写的:“我已经在很多篇文章中写到他,描述过他的形象——洵美是写不尽的,他无所不在。我几乎每天都看到他,早也好晚也好,大多是晚上。”

作家王璞在《项美丽在上海》里也写到,“项美丽不是在每本有关邵洵美的书里都描绘他的外表,但每本都写到他的性格和才气。写到他那孩子式的好奇心,近乎可笑的天真,不同凡响的想象力和与人为善的温和。他永远能给项美丽带来惊奇。”

关于项美丽和邵洵美的关系,有人说两人是情人,其关系不仅对外公开,还得到邵洵美之妻盛佩玉的默许,或者可以说,项美丽是邵洵美的小妾。但我们无法得到确切答案,只是从诸多文字可以看出,邵洵美和项美丽彼此欣赏、相互理解的。通过邵洵美,项美丽了解了很多中国的风俗人情,做翻译,写文章,编杂志,两人合作出版刊物《声色》画报、《自由谭》、《公正评论》等,在抗战的大背景下,项美丽站在同情中国人民的立场上,发出自己的声音。

邵洵美拒绝做汉奸,与项美丽合作办抗日杂志 ∆

1942年,收录项美丽1935-1939年在上海生活见闻的小说集《潘先生》(Mr. Pan)由纽约Doubleday,Doran and Company出版,收录二十八篇短篇小说,主人公潘海文的名字,正是邵洵美在英文杂志发表文章的笔名Heaven Pan的音译。这些纪实小说,正是围绕着邵洵美的家庭、日常生活和文人朋友圈展开的。

研究者也从多处情节上的交代和细节可以看出,项美丽和邵洵美的亲密关系。“我”先后位于江西路和霞飞路的寓所,是潘先生众多兄弟,各界朋友经常聚会的地方。同样,“我”也与潘海文的家人、亲友和谐相处,更不时介入他们的家庭事务,其中不乏清点家中玉石、字画、首饰这样的私密事件。

邵洵美与盛佩玉

他的文字提到妻子对他的信心

邵洵美原名邵云龙,生于1906年,祖父邵友濂曾任上海最高地方官。邵友濂的长子邵颐的原配李氏,是清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的女儿。1901年邵友濂过世后,由于后世继承人管理不当、挥霍无度等原因,到邵洵美作为长房嗣子继承时,已经家道中落,元气大伤。但邵家底子厚,依然家财万贯,钱多得花不完。

邵洵美自小天资聪颖,才华过人。小时家里请国文教师教授国文,中学又上的是教会学校,因此中英双语都很出色,少年时便写得一手好文章。他写散文,也爱写新诗,经常翻译外国诗歌。十七岁从南阳路矿学校(上海交通大学前身)毕业后,就被家里安排到英国留学。

出发前,他与母亲盛夫人的侄女盛佩玉订了婚。两人青梅竹马,感情笃厚。为了表达自己的忠诚,邵洵美还将原名“云龙”改为“洵美”,取自《诗经·郑风·有女同车》里的“佩玉锵锵,洵美且都”之句。

邵洵美盛佩玉订婚照 ∆

邵洵美一家 ∆

盛佩玉少女时期 ∆

邵洵美交际甚广,由他牵线,掩护杨刚翻译的毛泽东《论持久战》,项美丽也参与其中。项美丽能够采访“宋氏三姐妹”,邵洵美出力不少,宋蔼龄早些年曾经做过盛五小姐的英文教师,盛五小姐是邵洵美的姨母,盛佩玉的姑母,盛七小姐盛爱颐则与宋子文有过一段爱情故事。

项美丽著作《宋氏三姐妹》∆

而邵洵美在他写的《上海一年》,开头便说自己无时无刻不被俗累枷锁着,唯一感到安慰的便是妻子的信心与同情。最后一次,老婆把我们几个女儿的小首饰裹在一个小手巾包里对我说:“以后恐怕没有再配进娘舅家的东西了。”

1937年,邵洵美三次搬家,《潘先生》中也曾有记述,从杨树浦搬出来,是因为战争。第二次搬家是为了有个安静的环境写作,第三次则是稿子的出路发生问题,紧缩开支。佣人、妹妹、自家儿女一大家人挤在小洋房中。邵洵美与妻子只能睡在楼下的饭厅。“我们在正中挂了个幕帷,靠外面的一半便做了饭厅和会客室。”邵洵美慨叹自己将没有机会再做什么文静的工作了,搬进去五天,盛佩玉“又照例”为他想出了个补救的方法。

原来推开楼下房间的长窗,外面有一个阳台,装上窗子很像是个小书室,八九尺长四五尺宽,足够放一张书桌,两只书架,几只小凳子,用了厚一些的幕帷,坐在里面,精神居然能集中。

事实上,邵洵美的夫人在《盛氏家族:邵洵美与我》里写过项美丽。“身材高高的,短黑色的卷头发,面孔五官都好,但不是蓝眼睛。静静的,不大声说话。她不瘦不胖,在曲线美上差一些,就是臀部庞大。”她羡慕项美丽能写文章独立生活,来到中国了解中国然后回去向西方介绍中国的文化。

项美丽和邵洵美

文字里捕捉他们的关系才更有趣

毛尖在一篇文章中曾经提过项美丽、邵洵美关系的不同表述:西方人著写的项美丽传记《没人说别去》中,邵洵美是以一个“女性立场”出现的,他的美丽被人渴望观察,如同今天的小鲜肉。“男主人公成了一个被观看者,一个被西方女性所欲望的美人,邵洵美很像传统故事中,被男人垂青的女性”。

项美丽传记《没人说别去》∆

而中国人写的传记、网络上流传邵洵美爱情传奇中,大家试图突出强调男人邵洵美用自己的才华征服了白人女主人公。“在他们的爱情中,作者渲染了邵洵美的财富和挥霍,也暗示了项美丽妾的地位。”

但两人的关系到底如何,看了项美丽、邵洵美和盛佩玉的文字,会得到答案,而且最关键的是,每个人的答案或许并不一样,这个传奇故事也将继续下去,这个谜团也足以让人充满了解读之趣。

解放后,昔日洋场阔少邵洵美自然没好日子过。1958年,他遭了一场无妄之灾,蹲了大狱,而他被捕的真正原因是一封信,一封写给项美丽的信。其时,两人身处大洋两岸,早已音书隔绝,项美丽并没有收到信。1968年,邵洵美出狱后,在穷困潦倒中去世。

感谢读库提供资料和图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End-

一段风花雪月的往事

▼ 艺绽热门阅读文章 ▼

本期作者:路艳霞

本期编辑:关一文

本期监制:周南焱

原创新媒体制作人员:路艳霞、关一文

运营人员: 杨亚茹 MX004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需商业用途或转载请与原作者联系。

分享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