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潮资讯

闲话圆桌派 北京部队大院多才干,各占中国文化圈、娱乐圈半边天

COCO

电脑版   2018-07-28 09:57  

部队大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种特色存在,在其他国家是很少见的。北京部队大院聚集区,是在以天安门为中心向西的位置,依次过去第一家是空军大院,然后是海军大院、装甲兵、通讯兵、铁道兵、各种政治学院和军事学院等。

在这些大院里,都是来自五湖四海的军人,他们之间没有明确的地域观,一个院子里说什么方言的都有。因为有着并肩作战的情谊,天南地北也亲如一家。由于都是在战火洗礼下存活下来的,所以这些人都是部队里的精英,都是聪明人。他们的子女从小在这样的环境里长大,有知识,有文化,有信息,比我们这些平民老百姓家的小孩条件好太多了。

所以,这些部队大院出来的子女在高起点之下,自然能够飞得更高。如今的文化圈、娱乐圈就都是这帮人的身影,俨然各自撑起了两个领域的半边天。

先说说文化圈,大家比较熟知的有马未都、王朔。

1981年,马未都在《中国青年报》发表了小说《今夜月儿圆》,小说发表后,他一炮而红,正式进军文学圈,被调为《青年文学》的编辑。后来他帮助王朔出版了一本书,之后也陆陆续续的挖掘出了时至今日都有影响力的一批作家,刘震云、莫言、苏童等。

马未都出身于空军大院,算是所有部队大院里最牛气的了。而王朔则出身于算是比较末尾的军委训练总监部大院,全称中国人民解放军训练总监部,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统管全军军事训练和院校工作的总部。

当然,尽管王朔的部队大院不入流,但是最能代表当代北京文学的可能就是王朔了。 1988年,王朔彻底迎来他个人的巅峰,他的 4部作品在这一年被同时搬上银幕,《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大喘气 》、《顽主》、《轮回》,文学圈、娱乐圈不约而同的称这一年为王朔年。

之后,王朔、马未都、刘震云 、莫言、海岩、史铁生等发起成立的中国首家民间影视创作机构——海马影视创作中心,成员名单几乎囊括了80年代中国大陆文坛几乎全部重要作家,堪称国内最早的编剧工会。

海马影视创作中心随后推出的电视剧《编辑部的故事》近乎家喻户晓,也捧红了葛优葛大爷。以及那部几乎造成了万人空巷的《渴望》。

再来说说娱乐圈,这个大家知道的名字可能就多的很了。像王朔这种横跨两圈的就不说了,其他比较知名的就有导演陈凯歌,导演郑晓龙,华谊老板王中军、王中磊,导演叶京,中国摇滚教父崔健,导演管虎,导演英达,导演姜文,演员姜武,演员韩雪,演员孙俪,演员李小冉,演员葛优,演员黄海波,演员柯蓝,演员张涵予,演员李晨……

真要数起来太多了,这里就不一一例举了!

部队大院之所以能出这么多优秀人物,除了他们先天性的各种优势之外,我想还有一点,就是他们都是属于部队大院的,是一个圈子的,相互之间容易抱团。他们互相扶持、互相提携,也难怪连崔永元丢出那么大一块石头进湖里,也没翻出多大的浪花来。

你们知道的部队大院出来的明星还有谁?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需商业用途或转载请与原作者联系。

分享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