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潮资讯

《中国好声音》VS《中国新说唱》,选秀节目的首播为何越来越像?

COCO

电脑版   2018-07-18 15:17  

虽然最近不少节目都出了点小状况,但上周末,两档音乐选秀还是按时相继开播了。一边是走到第七季、改回名字的浙江卫视《中国好声音》,另一边是爱奇艺更名回归的《中国新说唱》。

可惜《中国好声音》的首播遭遇了播出事故,某位选手演唱时只有观众的声音和背景音,听不到选手和导师的声音。情况持续了十多分钟才恢复正常,官博也发布了道歉声明。

卫视和网络的不同平台,大众和垂直的不同音乐领域,看起来并没有太大的可比性。但看完两个节目的首播之后,冷眼君却发现两档节目变得越来越像了。

一方面是因为政策影响的不得已而为之,另一方面则是节目结合近期选秀热门元素自发做出的改变。那么接下来,两档节目在导师、赛制、人物塑造等方面的“求同存异”。

导师/制作人阵容及开场大秀

《中国好声音》走到第七季,第一次迎来了四位全男的导师阵容,周杰伦、谢霆锋、李健、庾澄庆组成了“175Club”。

四位导师演唱对方的代表作开场,是《中国好声音》的传统看点。谢霆锋、庾澄庆带来《让我一次爱个够》、《因为爱所以爱》,周杰伦、李健演唱《抚仙湖》、《等你下课》,最后四人联手演绎了《霍元甲》、《万里长城永不倒》。

六首歌曲共10多分钟的时长,四位乐坛资深歌手都展示了自己的功底,调动了现场气氛。三种组合方式让节目拥有了很高的可看性,镜头的呈现也很丰富。

而《中国新说唱》在吴亦凡、潘玮柏、热狗和张震岳的基础上,通过AI算法加入了女制作人邓紫棋和潘玮柏一组。在首期节目中,邓紫棋也一直在强调“女性视角”,希望能发掘更多优秀的女rapper。

制作人Cypher以事先制作完成的短片形式放在了节目开头,潘玮柏、热狗、张震岳、邓紫棋、吴亦凡依次表演。最后每位制作人再穿插一两句,一起登上台阶站定,时长将近5分钟。

开场表演给整季节目定调,并快速吸引观众,之前的《热血街舞团》和《这!就是街舞》也都把队长或召集人大秀放在了节目最开头。《中国新说唱》相比其他节目的开场多了一个功能,就是让颇受争议的新导师邓紫棋用说唱为自己正名。

总的来说,两个节目的导师从性别构成上完成了“多男一女”和“全男”的互换,《中国新说唱》小片的制作更加短小精致,具有很强的单独观赏性。而《中国好声音》导师的现场表演和节目融合度更高,在气氛的营造上更胜一筹。

初期赛制的调整和微创新

改回名字的《中国好声音》,也回归了转椅模式,但在椅子背面增加了LED屏显示导师的脸,节目组称之为“魔镜”。

选手事先选择一位心意导师,可以在演唱过程中看到这位导师的表情。这个创新的“魔镜”不仅把导师的脸呈现的又大又丑,从功能上来说也很鸡肋。

对于沉浸在歌唱中的选手来说,不会去注意LED上导师的表情,魔镜就只是确定了心仪导师的座位。而对于电视观众而言,本来就通过其他镜头可以看到四位导师的表情,也没有必要看魔镜里的大脸。

第二个创新是四位导师手里都有一份歌单,导师轮流依照个人喜好点歌决定选手出场顺序。演唱完毕之后如果没有导师转身,选手将直接离场。临时得知出场顺序,淘汰时见不到导师的面,这样的赛制确实更加残忍。

再者每位导师的战队席位缩减至六个,满员之后选手之间将进行battle。从《中国有嘻哈》、《这!就是街舞》、《创造101》到《明日之子》,“battle”已经无处不在。多次单转的谢霆锋战队即将满员,下期我们就将看到属于《好声音》的battle。

《Show Me The Money》的海选环节,导师单独考核给出代表晋级的金链子,是很有辨识度和视觉震撼的场景。观众对单个选手产生初印象,不同的导师和选手之间也有了勾连,可以作用在后面的叙事当中。

在被《中国有嘻哈》和《快乐男声》使用之后,《中国新说唱》也许不想让这种形式出现第三次,第一期就直接进入60秒淘汰赛。

节目开头用一段VCR介绍在亚洲、北美洲、大洋洲海搜选手,10725名选手通过预选赛的层层筛选,然后展现了部分选手在校园、家中、录音棚等地点拿到项链的场景。

一万多名选手让导师一个个去听,显然不切实际。那么最后这72个rapper是怎么选出来的,其实就是《中国好声音》前期海选的方式。

但即便有片头的说明,对于熟悉以往赛制的观众来说,直接看60秒表演依然有一种快进的感觉。

这里的60秒跟《中国好声音》的一首歌,只是时间上的区别,本质上是一样的逻辑。不管是导师点歌还是按照规定顺序出场,选手都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打动导师,否则直接淘汰。

《中国好声音》的赛制创新在于魔镜、导师点歌、学员battle三个点,魔镜很鸡肋,点歌的方式可圈可点,battle还要看下期呈现。选手从出场顺序到比赛结果都由导师决定,导师的话语权被再次放大。

而没有了标志性的大海选,《中国新说唱》选手的自我介绍也在表演舞台上完成,加上制作人争抢选手的热情,确实让人出戏。期待后续的赛制,能帮节目找回应有的辨识度。

导师和选手的人物塑造

选秀节目播出前期,还是得靠明星导师来吸引流量,这一点在《中国好声音》体现地尤为明显。

第一期节目90分钟的时长,除去开场秀和七位学员的表演,大部分是四位导师插科打诨的时间。庾澄庆作为节目元老,负责控场和cue流程,周杰伦也已经熟悉了录制的节奏。

两位新导师给人的印象更加深刻。“段子手”李健延续自己的风格又给大家带来了不少金句,成语、文言文张口就来。

谢霆锋把厨师身份带入导师,点评句句不离吃的,加上多次单转的独特行为,形成了记忆点。这四个人产生的化学反应,精彩程度不亚于学员的歌声。

去年立住了专业形象的吴亦凡,今年继续强化“最严格”导师的人设。多次单独按下“fail”的行为,对选手表示很失望的一大段话,让吴亦凡专业、严格的形象更加深入人心。

邓紫棋主要从演唱方面对选手进行指导,对每个人说的“我帮你唱hook”,让人想起当年杨坤的“32场演唱会”。

而潘玮柏、热狗、张震岳的定位还是有些模糊。节目组有意引导的“skr”等高频词并没能出圈传播,再一次证明“freestyle”的成功无法复制。

接着来看选手,两档节目首期都没有出现让人印象深刻的大神级人物。《中国好声音》几季以来都是这样的情况,有时候连冠军是谁大众都不知道,这是多年的选手消耗带来的结果。

而《中国新说唱》选手的不出彩,显得更加可惜。去年《中国有嘻哈》选择了说唱这个垂直领域,来自地下的说唱歌手们展现了鲜明的个人特色,用一句“火锅底料”就被观众记住。

而在《中国新说唱》里,给这些选手带上“学霸”“家庭主妇”“律师”等标签之后,说唱圈子自带的那套规则体系就不复存在。

选手们只是按照一般选秀节目的游戏规则进行比赛,选手和制作人、地下rapper和偶像练习生之间的diss也没在节目中出现。由两套规则体系的矛盾衍生出的节目看点消失了,假设这些选手去参加《中国好声音》,观众也不会觉得很奇怪。

因为缺少大海选的分量为选手塑造个人形象,在每位选手60秒表演之前,加入了介绍他们的VCR。这种家人出镜的故事化表达,很像《好声音》以往介绍学员的方式,是电视端传统的表达方式。

而《好声音》今年没有这样做,改用其他选手和导师的备采来塑造个人角色和剧情。导师评价选手、赛制说明、行为解释都是用他人的语言辅助完成,是一种叙事上的创新。

再来看候场区的选手,就更难分辨出谁是谁了。《中国好声音》和《中国新说唱》候场区的选手池,除了背后的节目Logo不同,就只有人数的差别。这种群像的呈现,也是今年的选秀节目都偏爱的“人海战术”。

《中国好声音》选手候场区

《中国新说唱》选手候场区

两档节目首期都主要塑造导师和制作人的形象,《中国新说唱》继续主推吴亦凡,其次在于尽快让观众熟悉邓紫棋。而《中国好声音》较为平均,主打整体的化学反应,并通过谢霆锋、李健自带的标签形成记忆点。

在选手方面,都先把所有入围选手都框在观众肉眼的范围里,产生整体印象。而单个选手的有效塑造,还得看后续的剪辑叙事,说唱选手可能更容易出彩。

相同的大红色舞美和视觉呈现,《霍元甲》、《万里长城永不倒》的开场曲,《天地》、《中国魂》的主题曲和推广曲,都标示着当前综艺节目强烈的求生欲。

从首播来看,走到第七季的《中国好声音》还是稍显疲软。但四位男导师的组合带来了新鲜感,节目整体也更加年轻化,卫视综艺具有了一定网感。

《中国新说唱》的制作依旧精良,场景美术保持了电影级的质感,画面呈现上非常好看。只是在前车之鉴的影响下,有些失去了这个品类和选手独特的色彩。

相信随着赛程的推进,两档节目会逐步呈现出各自不同的制作理念和表达方式。冷眼君会持续关注,并带来后续的单独评论。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需商业用途或转载请与原作者联系。

分享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