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潮资讯

《诚忠堂》乔映霁的原型是乔致庸的孙子,他的婚姻生活并不完美

COCO

电脑版   2018-07-14 22:09  

近日热播的电视剧《诚忠堂》讲述了乔致庸去世后,乔家第五代传人乔映霁在辛亥革命爆发期间,历经艰难,矢志不渝,重建山西官银号,实现货币统一的故事。《诚忠堂》生动展现了一个积极入世,以商救国的大商形象。诠释了“有国才有商,有商才能富,富了才能强”的晋商精神和家国情怀。《诚忠堂》中乔映霁的原型是乔致庸的孙子乔映霞。致庸生有六子,他对儿子进行了排队分析,认为长子长子骄横跋扈,不可委以重任;次子个性暴烈;三子过于老实,亦非经济之才;四号朴实迟钝,不善于说话;五子是个书呆子;六子体质瘦弱,难担大业,没有一个是他的理想继承入。只有长孙乔映霞性地忠诚厚道,聪明伶俐,故对映霞寄予厚望,教诲亦多。常对其教育说,唯无私才可讼大公,唯大公才可成大器。“气忌燥,言忌浮,才忌露,学忌满,胆欲大,心欲小,知欲圆,行欲方”。“为人作事怪人休深,望人休过,待人要丰,自奉要约。思怕失益后损,威怕先紧后松”。这些教诲,对乔映霞的立身行事是有很大影响的。乔映霞为乔致庸次子景仪所生,过继长子景岱,人皆称大少,乔氏在中堂后来由他主持。

乔映霞深受乔致庸的熏陶,脾气乖僻,又具有其父逞胜好强的性格。主持乔家以来,事业心强,治家颇严,家人对其非常敬畏。乔映霞不愿意乔家诺大家业在他手中败落,力图振兴,维护这个家族的繁盛和完整,事事按其祖父的遗训行事。 映霞还针对众兄弟与子弟的性格特点,分别立书斋名,如“不泥古斋”、“知不足斋”、“日新斋”、“自强不息斋”、“一日三省斋”等,以资互勉。一次在饭桌上对其九弟映庚说:“听说你武功颇高,你能用四个指头把这双筷子折断吗?”映庚说:“这有何难!”不费吹灰之力便把筷子折为两截。映霞连声称赞,又把兄弟们的筷子都收起来,令九弟用两手再折,这下兄弟们都明白了,这是让他们抱成一团,拧成一股劲!于是都低头不语。映霞说:“大家都明白了这个道理,我很高兴!希望以后要同心同德,互相勉励,永记此事!”

乔映霞为人精明强干,敢作敢为,思想激进。少年时期,正值康、梁变法维新,对此十分崇拜。对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更是拥护,并加入了同盟会。他在祁县积极倡导兴办教育,破除迷信,剪辫子、放足,且身体力行,亲自领人在乔家堡村改庙宇做学堂。民国二年农历五月十三日城内赶庙会,他拉着狼狗,见人就剪辫子。九汲村的段步洋、赵富贵、范有元三人进城赶会,在城内碰上成义子,吓得躲进字号家,钻在栏柜底,还被拉出剪了辫子。因为这样,村里人认为他是个怪人,和谁也不一样。有的人为他编了顺口溜嘲笑他,有些顺口溜老年人还记忆犹新,可随口背诵出来。如:“成义子,削了头发剪辫子,穿得洋袄儿洋裤子,脖子上扎得腿带子,裤子档里缀扣子,尿尿不用解裤子……”。

尽管乔映霞很能干,但他的婚姻生活并不完美。映霞原配程氏,祁县东观村人,因难产早亡。继娶杨氏,是太谷县名士杨次山的胞妹,大约在光绪二十四年前后嫁到祁县乔家。婚后两人情深意绵,但多年不育或育而夭折,直到光绪二十九年始得一子。全家高兴至极,对小儿捧若珍宝。为防疾病缠扰,取名单字——健,祝其健康成长。而杨氏却因产后生病,不久去世。杨氏去世后,映霞失去爱妻,恸哭流涕,日思夜想,誓志不再续娶。谁知十年后,映霞在天津躲难,偶因小病去协和医院,遇见正在医院病房实习的大家闺秀刘秀菊,俩人一见钟情,情投意合,陷入情网,一来二去,俩人打得火热。虽然映霞以年龄悬殊固辞,但刘为了乔家的钱财,最终说服其父,和映霞宣布结婚。婚后生一子,五年后,俩人因个性不合,年龄悬殊,夫妻生活淡化,裂痕愈来愈深,最后还是离弃而去。离婚后,映霞痛不欲生,曾跳楼自杀,致使髁骨断裂,造成终生跛腿。又因受刺激太深,于1921年精神失常,遂在天津、北京、家乡三处往返休养,1956年病逝于北京,终年81岁。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需商业用途或转载请与原作者联系。

分享

相关信息